第21章 皇位的滋味,只有一次机会-《大明:爹,我不当天师了》


    第(2/3)页

    他一发火,守宫门的锦衣卫也犹豫起来。

    锦衣卫对一般文官可以嚣张,但眼前人却是胡惟庸呀。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胡惟庸虽然名义上是中书省二把手,可却是事实上的第一人。

    “让路!”

    胡惟庸怒喝一声,那些锦衣卫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已经没了刚才的气势。

    “我当是谁这么威风呢,原来是胡相……”

    好在,他们的主心骨很快出现,稳住了周围锦衣卫的情绪。

    凌说一出现,现场的火药味,似乎更浓了。

    “凌大人,你们锦衣卫好大的威风……”

    胡惟庸将自己的诉求和不满都表现出来,他的故作发怒,凌说心领神会。

    “胡大人,话不是这么说的,皇宫是什么地方,哪怕是现在陛下还没入住,我等自然也会尽心尽力看守,不然,难道什么人都能往里进来瞧瞧?”

    胡惟庸道:

    “既然凌大人也知道这是皇帝未来要住的地方,就该明白,本相来此的目的!

    你也是锦衣卫,难道不知道本相提前前来,是为了什么?”

    凌说眼神闪烁,他似乎也明白胡惟庸的责任。

    迁都,从来都不是小事。

    提前将顺天的机构运转起来,这同样是大事。

    “只要是陛下的命令,本大人不会阻拦,你们可以进去,但只限于你们在南京能走动的范围……

    还有胡大人,咱们一起走吧!”

    凌说不怀好意的模样,死死盯着胡惟庸。

    二人的默契配合,打消了其他人的疑虑。

    锦衣卫让开,提前守候宫廷的侍卫也跟着让开。

    瞬间,鱼贯而入的官员,开始游走于宫里的每个角落。

    只有胡惟庸和凌说,大眼对小眼。

    不过过了一会,胡惟庸主动朝着奉天殿去。

    凌说冷笑一声,却也跟上。

    他挥手,让其他人不用跟着他,而那些官员,遇见凌说这个活阎王,也根本不敢靠近。

    这货的名声,几乎就是建立在京城文官的鲜血之上。

    一时间,他们形成了一种无人靠近的状态。

    “你也来京城,咱们的大事就成了一半了。

    有你掌控京城的情报机构,本相行事会方便许多……”

    凌说无声点头,从知道胡惟庸要造反开始,他整个人的精神都是乱的。

    但他已经被胡惟庸推到此地,也没有回头的余地。

    “皇宫的布局图,你且准备好,以备不时之需!”

    “胡相,您准备什么时候成事?”

    “自然是,等陛下迁都顺天之后?

    不然你以为本相为什么会主动调到此处?

    本相有一年时间布局,而皇帝只是初来乍到。

    届时,优势在我!”

    凌说紧张之下,环顾四周,发现周围确实没人,又忍不住追问:

    “胡相,哪怕你杀了皇帝,难道就能坐稳天下?”

    “本来是不稳的,可谁让朱皇帝,他已经得罪了天下士绅?”

    胡惟庸回头看了凌说一眼,凌说恍然大悟。

    朱元璋这些年的改革,确实已经将士绅阶层给得罪了个遍,哪怕是浙江之类的因为改革也获得红利的地主,对于他同样咬牙切齿。

    除了老家那边不怎么杀,江南的那些州府,哪个地方老朱没杀过?

    他手里有军队,大家只能忍着,最多写写书,讽刺皇帝。

    可如果有人造反,且代表他们的利益,愿意与他们共天下。

    哪怕名不正言不顺,但至少能换掉朱元璋这个讨厌的皇帝。

    最不济,只要胡惟庸能杀了老朱,从老朱家找个幼子继位,也好过现在的情况。

    可以说,江南士绅心中的愤怒,就是胡惟庸敢铤而走险的基础。

    而他如果造反成功,那些士绅们说不定还真会支持他。

    “可惜了这座新都,只能便宜蒙古人……”

    胡惟庸摸着新的紫禁城,自言自语。

    凌说只是浑身颤抖,胡惟庸这些话,摆明了是承认,他其实早就算好了怎么瓜分中原。

    也许朱元璋辛苦打下来的江山,汉家人圆了四百年的梦,会被他重新葬送。

    只是他没有鄙夷和反驳胡惟庸的权力,因为他也是这条船上的人。

    二人走着走着,来到了奉天殿的门口。

    这座大殿,大门紧闭。

    胡惟庸推门而入。

    凌说登时冷汗直冒,这家伙找死?

    他看了看四周,发现没人注意,也跟着进去,并且关上门。

    诺大的大殿里没人,胡惟庸只是痴痴地看着属于皇帝所坐,龙椅的方向。

    “胡相,你……”

    胡惟庸一步步,走上高台,一屁股坐在龙椅上。

    他回头,俯视惊恐的凌说,一种前所未有的愉悦感,油然而生。

    这就是皇帝平时看着他们的视角吗?

    由上而下的俯视,将众生百态收归眼底。

    这就是皇位,是他渴望,也必须得到的东西。

    ……

    “北伐,不顺利?”

    胡惟庸在皇宫享受着成为皇帝的快感,前线的消息也通过一些渠道,流回前线。

    姚广孝从陈珂这里,得到了一些讯息。

    知道北伐的消息,他也微微吃惊。

    “是咱们大明,输了?”

    姚广孝颇为吃惊,大明为了这次的事情,准备了太多太多,如果再输一次,张异的老丈人徐达,口碑大概就崩盘了。

    或者说,大明从此之后,不会再入漠北一步,只能被动防守。

    “输倒是没有,进入漠北之后,咱们的大军几乎是所向披靡,就算对方有次伏击,也被徐将军给打了!

    咱们这些年培养的枪骑兵,在草原上正面打他们的部队也是压制的!

    但……

    他们跑了……”

    “跑了?”

    姚广孝面色古怪,还能这样?

    华夏之上,按照张异的说法,是广阔的土地,但这些土地大多数是不适合农耕,只能游牧。

    理论上,只要蒙古人想跑,他们往北方继续走,就走出了大明军队影响力之外。

    这件事,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无解的。

    大明不可能在这里建立有效的统治。

    没有适合农耕的环境,军队和百姓都留不住。

    这也是为什么,北方的兵患一直会存在的原因。

    理论上这些游牧民族只要跑得够远,军队追杀的可能性就没了。

    沧海桑田,如今的山川地脉,气候条件和汉时早就不一样了。

    许多事情汉朝做得,大明做不得。

    “贫道总觉得,有些不对劲!”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