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却能感受到,来自皇帝吹起来的寒风。 “吃不到?” 老朱闻言一愣,张异解释道: “就如同样是士绅,浙江沿海一带的士绅,与内陆的士绅,本身利益也不一样! 统治日本,意味着朝廷在早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这些资源的投入,等于变相从他们身上吸血! 可是,产生的收益,他们可预见的,也吃不到。 为什么要支持陛下的想法呢?” 任何人,任何集团行事,都要讲究利益。 朱元璋如此,张异如此,其他人自然也是如此。 “依托于农耕文明建立的道德观,也将在大航海时代开始无法适用! 朱老夫子创立的理学,虽然加强了中央集权和士大夫集团的权柄! 但在新时代面前,他们也该被扫入故纸堆了……” 张异的话,显得有些诛心,如果放在御书房之外,恐怕也会掀起轩然大波。 不过朱家父子,早就习惯了他的惊世骇俗,而张异今天说的话,确实也贴合朱元璋的本意。 新的生产关系的诞生,也会改变社会利益的构成。 张异埋下去的种子,虽然还没茁壮成长,但好歹也生根发芽。 如果是以前,哪怕朱元璋再认可张异,或者再不满士大夫集团,他也不大可能去附和张异,因为他朱元璋,同样是这套体系的受益者。 但随着商税成为朝廷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 老朱的态度松动了一些。 而即将开启的大航海序幕,又给老朱找到了一条新的利益链条。 简而言之,在张异的努力下,朱元璋屁股下的椅子,已经逐渐和文官们坐不到一块。 “那你觉得,应该怎么办? 难道你还想动儒家、” 张异闻言摇摇头,他并没有这个想法。 后世那位姓马的思想,放在这个时代太过骇世惊俗。 而且儒家本身的思想,张异而言不觉得有什么问题,中国人,儒家是被刻在骨子里的存在。 所谓的儒家文化圈,影响了多少人。 儒家的思想,一样也可以成为文化输出的主力。 但儒家未必等于理学,有些东西是可以分开的的…… 可是,新的,能替代理学的学说是什么? 心学? 那自然是不可能的,王阳明的心学本质上也是理学的补充。 张异在这件事上,并没有答案,但他觉得他可以提供一条路。 “陛下还记得孔讷?” 朱元璋微微一愣,张异在这个时候提起孔讷做什么? 他脑海中浮现出孔讷这些年做过的事。 他一直在重新定义儒家,否定理学的一些做法。 “百官反对陛下的理由,根源就在儒学之上,对于儒家的解读,每个人都有不同! 不过大家信奉朱子,所以朱子成了圣人! 可为什么,四书五经,只有一人能够解读?” 朱元璋沉默,张异说的这些道理,其实就是孔讷一直宣扬的学说。 孔讷宣扬的,是将经典的解释权交由任何人。 这个想法,有些惊世骇俗。 不说那些士大夫们对孔讷的学说颇为不屑,就算是孔家的老爷子,也对孔讷十分不满。 不过他这位好友,似乎铁了心要走出自己的路,这些年其实一直在游学。 不过因为他也成为了一个类似于张异的刺头,所以皇帝说要重用他,却一直都没重用。 “孔讷所提倡的,是将释经权交还给天下人! 这件事对于整个士大夫集团的影响,不会比我搞出来的动静小,只是孔讷一来是未来的衍圣公,他的身份保护了他。 二来,是他人微言轻,撼动不了其他人。 如今群臣跟陛下争议的东西,无非就是礼仪二字! 可谁去解释礼仪,咱们又当以谁的解释作为标准,这就很有讲究了……” 张异将这些问题剥茧抽丝,皇帝如醍醐灌顶。 “你的意思是,重用孔讷?” “没错,当初陛下打压孔家,是因为他们不知好歹,心怀异族! 臣百分之百支持陛下去教训这种汉奸行为,不过…… 陛下终究还是没杀孔克坚,大概看中的,还是孔家千年的招牌! 如今重用孔讷,其实还是用上孔家的那块招牌!” 衍圣公的子孙,不管如何,在封建时代都拥有至高无上的号召力。 朱元璋闻言点头,如果用孔讷来分担一部分来自文官集团的压力,似乎也是极好的…… 只不过,朱元璋依然心有顾虑: “那你觉得,如果重新重用孔家,恐怕会走了前朝的路?” 朱元璋心里是不想用孔家的人的,孔家在民间的威望,比龙虎山高了许多。 若不是如此,就孔家人出的那些各种奇葩,早就把家族给败完了。 可正是因为孔家人不太争气,老朱怕将孔家人扶持起来,影响也不会很好。 张异一句话,打消了朱元璋的顾虑: “陛下,孔讷所谓的将释经权还给天下人,其实也是在削弱孔家的影响力! 孔家期望的,是同时拥有血脉的神圣性还有释经的权力,如果这两个都在孔家手里,那才是最可怕的! 释经权给天下人,其实对孔家而言是有害的。 自古以来,历代皇帝和读书人虽然将孔家当成吉祥物,可他们也因为是吉祥物才有了传承的神圣性! 如果人人释经,谁还会在乎孔家呢?” “所以,孔讷为什么会这么做?” “也许,他并不喜欢一个靠着血脉延续的孔家……” 张异意味深长地,说出一句话。 孔讷有大抱负,张异在京城的两年多,孔讷游历到顺天,和他论道了三天三夜。 虽然谁都没有说服谁,不过张异能感受到孔讷心中的豪情。 他想要重振先祖之学,以学问的方式,而不是靠着血脉的光环。 张异想起当初在京城孤独无依,小心翼翼的孩子。 再看如今,已经拥有直面世界恶意勇气的孔讷,张异只觉得非常欣慰。 他所处的时空,孔讷不过是个中规中矩的衍圣公, 而现在的孔讷,说不定能给他带来不少惊喜。 “新儒家!” 张异脑海中闪过一个名词,脱口而出。 “新儒家?” 朱元璋闻言笑了起来: “孔讷在哪?”朱元璋招来属下。 “回陛下,在扬州!” “朕命令你们,用最快的速度,将他带过来!” …… 应天府,早晨。 许多官员已经起床,他们洗漱之后,开始准备上朝事宜。 一切和过去没有什么不同,自从皇帝登基之后,他们的日子就是如此,日复一日。 如果非要说有什么改变的话,那就是官员们会习惯性,让仆人买一份《日月时报》! 虽然大家反对报纸,但又喜欢看报纸。 胡惟庸也是如此,他穿好衣服,顺口问: “报纸呢?” “老爷,早就给您准备好了!” 仆人将一份今天刚发行的报纸交给胡惟庸, 胡惟庸点开一看,登时脸色大变。 “孔讷,今日的头版头条,是孔讷写的……”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头版上的标题,十分刺眼。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