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三章 暗滴蛟珠泪(五)-《兴唐》


    第(2/3)页

    “弘儿,你的意思非让本宫做孤家寡人?本宫要处理政务啊,你父皇现在几乎对政务不管不问,朝堂上下,全是郝处俊之流,本宫如何处理政务?”武则天说着,掉下几滴眼泪。

    语气有些软。

    这是她高明的地方。换作任何人,不会在此时服软的。

    明面上若变天,只有两点,一条就是兵变,现在不大可能了。

    二条就是通过政事堂强谏,所有宰相大臣上书,让丈夫强行禅让,毕竟丈夫因为身体,政务处理不起来,全部交给自己在处理。

    这一条若是放在以前,很有可能。

    唐朝的宰相制度,原来是中书决策,然后门下审核,不同意直接驳回。同意了,交给皇帝审阅,皇帝同意,再交给尚书执行。就是皇帝有什么诏书,基本上也必须经过这样的程序。

    后面是防止出了一个昏君,贻害国家,这是自我掣肘监督。但前面的三省制度,与以前历朝又不大相同的。这是进一步掣肘分化宰相权利,好让皇帝能抓到更多的实权。

    就是这样,在唐初为了不掣肘太多的皇权,三省首官与六部尚书大多数时候宁肯将它空缺起来。但到了李治手中,还不大放心,想出了一个同中书门下三品,给使相参预政事,进一步驾空三省首官实权。并且一步步地将前者权利削弱,后者位虽低,随升随罢,却将权利逐步加重。可是同中书门下三品,不能主持三省事务,于是不得不将更多政务挪到政事堂来解决。

    因此,得有一个宰相为首。但名义上,现在首相之说并没有提出来,大家心中有数就行了。武则天正是钻的这个空子,让裴炎驾空刘仁轨,在政事堂捞取更多的话语权。

    可是这时候相权比明清时候,仍然重得多。一旦所有宰相联合起来,就是皇帝也吃不消。

    现在不是!

    至少裴炎与薛元超不会站在儿子一方,还有四个新宰相,儿子恫吓了一回,使自己布置失去了一部分作用。可四个新宰相只会中立,绝不会全部死心塌地,象戴至德他们那样,全心全意地帮助儿子。

    所以这一条,也没有必要担心。

    然而武则天还是服了软。

    朝堂上有了自己的声音,还有一些重臣,继续相帮儿子的。军方上也有更多的将领,支持儿子。民意,年龄,功绩,才能。儿子看到的,与看不到的力量并不小。

    又不知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反而让她很担心。

    这一句倒是说的是实情,若全部反对母亲,武则天肯定没有办法掌政了。可是不是如此呢?

    李威没有办法辨,但知道母亲的话,也不能相信。继续折腾下去,就象渔夫的故事,母亲权利**会渐渐加重,最后没有办法调和的。只好说道:“母后请放心,儿臣不是忤逆之辈,以后对母后还会象以前那样孝顺。”

    含糊地略过,不提。

    武则天回到上阳宫,李首成说道:“太子对天后说了什么?”

    “什么也没有说,这个儿子变心了,不象是前几年,本宫心寒啊。”

    李首成倒不是很赞同,心里想到,那也未必,你争权利,太子也要争权利。不过他肯定向着武则天的,说道:“天后,这样下去不是办法。”

    “是啊,虽然他什么也没有说,但本宫听出来了,几天后,肯定有大举动啊。”

    “不会……”李首成万分惊讶。

    太子是储君,能有什么大举动。若有,只有一个可能,直指皇位!但是皇上不肯禅让,难道想要谋反?

    “不要不相信,本宫能感觉到。”

    “那怎么办?就是太子大逆不道,没有证据……”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