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章 三千乐指(二)-《兴唐》


    第(2/3)页

    李贤算是彻底踢出政局,现在关注的是皇后与太子。

    太子非是昔日的太子,年渐长,到了能够登基的岁数,文有文治之功,武有南诏青海之功。百姓盼望,将士爱戴,特别是雍王的种种逆行,更使太子功绩与品德,一时无两。

    现在的太子,已经完全能够取代皇上。

    但皇后也非昔日的皇后,内宫全部掌控,朝堂上还有无数的心腹,加上她的高超智慧与手腕,同样无人敢碰其锋芒。

    太子回京成为必然,可是皇后与太子如何相处?朝堂暂时平静下来,然而就象一场更大的风暴在酝酿。

    只是高智周很是惭愧,自己是李贤的心腹,皇后不喜,太子也不会喜。诏书上说不究了,可自己仕途也到了头。于是上书,要求致仕。书上立准。退休吧,勉强获得一个比较圆满的结局。他这一退,李贤在朝堂上最后一面旗帜,也随之倒下。

    车驾开始赶向东都。

    可是上官婉儿一直随武则天同行,东宫诸女还是不得见。十分担心,狄蕙找到了狄仁杰。她的义父吗,又在路上,拜访一下不算过份的。

    狄仁杰看了看她的肚子,说道:“蕙儿,恭喜。”

    二女出身单薄,在东宫,或者将来的后宫,很难有作为。可母以子贵,若有了子嗣,在以后的后宫也能有一席之地。

    “谢过父亲大人,”狄蕙脸上绯红。又道:“婉儿她……?”

    “婉儿她会平安无事的,”狄仁杰道。既然武则天重新让上官婉儿写诏书,而且这三道诏书,皆是重大的诏书,不象上官婉儿以前写过的几道诏书,都是无关紧要的。比如祭祀,安抚,劝慰,等等。于其说是执掌诏命,不如说是进内宫,给武则天做一个话伴的。可这几道诏书皆是涉及到政治,最后一道诏书,换作以前,北门学士都没有代笔,大多数是武则天亲自书写。

    说明皇后这口怒气噎了下去。但上官婉儿脑门子上那个血窟窿,多半没有好清,放出来,会招惑议论。不如将她继续关在自己身边。

    大约说了其中的过节,又说道:“此次良媛替太子立了大功,但在皇后身边发生的,既然皇后怒气消解,你们以后不要再议论了,或者再到处求人,反而不美。”

    “是。不过父亲大人,良媛这个主意,韦良娣也参与了。”

    “韦良娣啊,”狄仁杰眼前浮现着去年那个小姑娘看似无心地问自己的,那一句话。道:“我明白了。”

    很是无语,自己当时根本就没有想起来,难怪皇后要生气。一个聪明似妖怪的人(段夫庆手下两个蕃子的供词),居然让两个小孩子耍了花招,换自己心里多少也会不平衡的。况且皇后本非善良之辈。

    但是他想到了另一件事,道:“你以后勿必不能轻视那个韦良娣。”

    上官婉儿聪明不要紧,她的出身,注定以后顶多成为殿下的一个宠妃,就象自己两个义女一样。但这个韦月一旦有如此智慧,必然影响到后宫,出身高贵,相貌美丽,而且制订了这条计策十分歹毒,可见她的心性。对此狄仁杰并不排斥,东宫之中几女过于柔弱,也需要一个行事果断狠辣的人居中侧应。

    “是。”

    “回去吧,对东宫几位妃嫔说,上官良媛会平安无事。只要伤疤一好,必然返回东宫。”

    “是。”

    “还有,对她们说一声,若是没有错,一段时间后,皇上必然下诏书,让太子殿下回京。”

    “是,”狄蕙惊喜地说道。

    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京城,说不定自己生产时,太子就能到达。那才是一个喜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