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十九章 箫声断-《兴唐》


    第(2/3)页

    “我们吐蕃主力部队,还佯作乌海撤离。实际上前来之时,我丢下一支大军,留在东女羌,这些羌人两面为之,委实不可信。这一次我将轻骑再赴东女羌,逼他们出动大军,进攻唐朝数州。既然唐朝太子要掳获人口,那我们比拼一下,看看谁能痛到最后。还有一些财物,对吐谷浑进一些补偿。另外,也将这个两面羌彻底绑在我们吐蕃战车上!”

    实际上还考虑过党项人的,可是党项人一抽,青海兵力更薄,所以最后放弃。

    “此计甚妙。”

    “不仅如此,我回去后,安排大使请和,唐朝势必不能答应。正好将那些贵族的嘴巴堵上去,然后拖到天冷下来之时,出兵天竺各国,掳获一些人口,补尝各部。然后再掳获一些财物,挽回我们吐蕃的一些损失。国内安定下来,我看能不能将大论之职转移到大哥赞悉若手中。这样呢,我有可能明年就会来到青海。但在这一年多时间里,你勿要再贪功。”

    “是,”论赞婆惭愧地说道。

    导致今天之局,与自己两次大败,也有很大关系的。

    “有几点你要注意,对党项人松一松,我没有时间安排了,”吐蕃国内闻听唐朝太子返回,可以想像,反对的声音会是什么样子?又说道:“可以向他们做一些承诺,包括姻亲,或者让部族中的酋长担任一些官职。暂先将这支懦弱的部族安抚起来,以免有变。其次,我安排了一些人,与唐朝剑南道一些商人有联系,你看能不能换来一些粮食,先将今年难关渡过。第三点,唐朝必然会继续打吐谷浑族民的主意,将百姓往后挪,挪到大非川、赤海一线,不能接近赤岭与牛心堆。伏罗川不必担心,肃州那个刺史虽不错,兵不多,物资也不多,北防突厥,南防我们吐蕃,仅能自保。务须将吐谷浑元气保存起来。青海才是我们吐蕃西扩或者北上的根本。”

    “是。”

    “若是真唐朝强攻九曲,你先在河西黄河平缓之处筑上数城,或者关卡,能守则守,不能守则放,将兵力囤积于九曲军城与独山军城,利用地形防守。这一个尖角,是我们吐蕃以后反攻的重心,不可再丢守了。”

    “是。”

    “但放的时候,将黄河数桥提前拆除,不能让唐朝越过黄河,危害大非川、赤海。”

    “是。”

    此次布置,从眼下的防御之计,到长久之计,全部在数语之间,说了出来。伐交伐谋伐兵的神马皆有了,但是不是万无一失呢?

    ……

    一声凄惨的箫声传出,在大非川一望无边的绿野上飘荡。

    老汉那娄达吹的。

    本来一个兴旺的大家庭,四个儿子,老汉自己还会做一些生意买卖,家庭大,又富裕,四周族人抢着将女儿嫁给他家的儿子。可是好景不长,两个儿子战死在战场上。第三个儿子在去年唐太子路过大非川时,又被杀死。只剩下一个十三岁的幼子。

    象他家这样的情况,可不是一家两户。

    然后无穷无休的恶运到来,死的人太多,部族的传统,女人孩子皆要重新分配的。

    于是家里面仅存的一些财物,以及几个如花似玉的媳妇儿,外加三个孙子,全部被“分配”走了。现在想做一个生意,找一个活路,都没有了本钱。夏天还好些,就着仅存下来的牛羊,饥一顿饱一顿地熬一熬。

    可是冬天怎么办?

    帐蓬衣服都让可恶的唐人烧光了,粮食也烧光了,冬天熬过去,到明年又怎么办?

    最担心的,还要开战,一开战,就要继续贡税,自己全家都熬不过明年,拿什么来贡税?

    箫声呜咽,仿佛是一个妇人在哭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