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要知道秦汉时期,一亩水稻不过能够产出百来斤的粮食,隋唐时期南方也最多能够产出一百多到两百。 而经济中心开始南移之后,精耕细作之下,两宋时期的粮食,水稻亩产终于突破了两百斤。 至于如今的大明,主要是依靠湖广地区广袤而优质的稻田,来进行水稻的耕种。 水稻轮作,一年双季,这已经差不多是肥力上限所能产出来的巅峰产量了,但这依旧不过三百斤。 但是没有想到,居然会是三千斤…… 十倍于明朝…… 看着光幕之中出现的沉甸甸的,黄灿灿的稻田,朱元璋人都傻了。 产量提升十倍,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不会再有任何一个人饿肚子,意味着大明江山能够永远稳固的传承下去。 激动之后,朱元璋又是一阵的无奈。 "这样的神仙一般的人物,为什么没有出现在大明朝?" "要是大明有这样的人物,百姓又怎么会饿肚子?" 眼看自己的父亲越来越激动,朱标在一旁开口提醒道:"父亲,也许我们可以全国各地搜寻优质稻种?" "咱们也试一试培育出更好的品种,虽然不可能做到粮食产量提升十倍上这么夸张,但只要比现在的粮食产量略有提高,那么放在全天下这就是了不得的成绩!" 朱元璋听了朱标的话,陷入了沉思。 他知道,自己的儿子说得有道理。 大明朝需要这样的人才,需要这样的技术。 如果真能培育出更好的稻种,哪怕只是略有提高,对于全国的粮食产量来说,也是极大的贡献。 "标儿,你的想法很好。" "朕会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搜寻优质稻种,并组织有经验的老农进行研究。"朱元璋坚定地说。 朱标点头赞同:"父亲圣明。我们还可以设立一个相关的机构,专门研究如何提高粮食产量。"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