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如今汉军大营与我们新龙城不足百里,一日之内便可通信,若皇子殿下有这个意思,小人回禀单于之后,很快便能给皇子带来答复。” 刘据显然不是很满意,不过沉吟了一阵之后,终于还是略微松了些口: “你可以去回去传信,但记得告诉你们单于,他若真想让我暂缓攻势,换取派使者前往长安称臣的时间,明日便要让我见到弥补汉军的粮草物资,否则别怪我亲自率军去取!” “小人明白,小人这就回去将皇子殿下的意思传达给乌维单于!” 匈奴使者如蒙大赦,当即应了下来向刘据辞别,然后在得到刘据的首肯之后,又马不停蹄的出了汉军大帐,返回新龙城复命。 不管怎么样,他总也算是不辱使命。 作为一个传声筒,能够商量到这一步,剩下便全看乌维单于的意思了,再有什么问题也怪不到他身上。 如此待匈奴使者离去之后,一旁的郭振才忍不住提醒道: “殿下,依下官看,这肯定是匈奴的缓兵之计……” “不怕他们是,就怕他们不是。” 刘据则笑呵呵的道, “匈奴主力精锐已经遭受重创,短时间内很难组织起对抗汉军的力量,哪怕再给他们两个月准备,也一样不行,那么他们如今希望我们暂缓攻势,必定是另有图谋。” “你觉得他们能有什么图谋呢?” 郭振思考了一下,似乎有些醒悟: “殿下的意思是,他们打算逃走?” “八九不离十。” 刘据微微颔首。 “匈奴若是西逃,那便顺应了殿下此前一直提及的‘上帝之鞭’计划!” 郭振最近也开始长脑子了,继续蹙眉思索着道, “可是目前尚无法确定匈奴一定西逃,而且匈奴若要逃走,匈奴单于为了稳住汉军,也果真答应给殿下送来粮草军需,殿下就真的任由他们离去么?” 就算匈奴主力精锐受到了重创,但匈奴再怎么说也有上百万人口,就算平日分布的比较分散,龙城目前可能最多也就聚集了数十万匈奴人,但这种规模的匈奴人逃走的话,无论逃到哪里肯定都还是能办一些大事。 这虽然符合刘据的“上帝之鞭”计划,但也总给人一种放虎归山的感觉。 “郭振,你还是太实诚了,匈奴人能对大汉言而无信,我大汉为何就一定要遵守承诺?” 刘据又笑了起来,两排洁白的牙齿有些晃眼。 “殿下的意思是……” 郭振又有些不解。 “只要匈奴单于敢答应,粮草军需我们照收,仗该怎么打也继续怎么打,怎可给敌军留下喘息的机会?” 刘据摇着头道, “再者说来,是匈奴对我施展缓兵之计诈降在先,这个盟约从一开始就不成立,我就算摆匈奴一道在道义上也站得住脚。” “何况,我的最终目标虽是逼迫匈奴西迁,但必须得是穷迁。” “如此匈奴所过之处,才会不管不顾肆意掠夺,才能声名狼藉,我汉军才能成为西域诸国严重的救星,所以粮草均需我要,匈奴人也必遭汉军持续追杀削弱。” “有道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匈奴不经鞭策,如何成为上帝之鞭?” “……” 郭振闻言竟无言以对,这句俗语在殿下这里居然是这么用的么? …… 于是第二日。 乌维单于同意了刘据的要求,命人赶来了十万只羊。 没办法,匈奴的粮食并不充裕,主要口粮就是羊,外出打仗也都是在军队后面赶着羊群作为军需补给。 “不够,逼我发飙么?” 这就是刘据收下羊群之后,给乌维单于的答复。 十万只羊听起来似乎不少,但需知刘据与卫青此前攻下右贤王部,缴获的牲畜便已经超过了百万只。 后来拿下赵信城,同样收获颇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