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又来军令状?-《我戾太子只想被废》
            
            
            
                
    第(2/3)页
    有不少人都对桑弘羊的建议持反对态度,若非担心这可能也是刘彻的意思,说不定已经将桑弘羊骂了个狗血淋头,他的十八辈祖宗都难以幸免。
    不过也有一些像桑弘羊一样的主战强硬派,站出来予以支持。
    发生这一幕其实与刘彻不无关系,他在任用官员的时候就已经将朝堂的各方势力和不同立场的人进行了平衡。
    使得朝堂上永远不会出现一家独大、一言独善的局面。
    就像他此前所说,他就喜欢看这些人吵架,吵着吵着就吵出了他满意的结果。
    要是哪天这些官员不再吵了,他才要好好思量一下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这些人还是否能够为他所用?
    “好了!”
    就在堂下官员的争吵越来越大声,即将进入白热化阶段时,刘彻终于出声喝止了众人。
    然后便将目光投向了全程假装不在的刘据,心中带着期盼开口问道:
    “刘据,朕想先听听你对此事有何看法?”
    “啊对对对。”
    刘据瞬间回过神来,起身面向刘彻,微微躬身连连点头。
    “?”
    文武众臣闻言俱都面色古怪,什么就“对对对”了?
    太子刚才不会是走神了吧,知道刚才大家究竟在议论什么吗?
    “对什么?”
    刘彻的眉头也微微蹙了起来。
    “儿臣以为在座诸位说的都有道理。”
    刘据继续说道,
    “战,可扬国威;不战,可保国力。”
    “他们说的都是对的,父皇不论采纳哪方的建议也都是对的,儿臣永远支持父皇的决断,因此才连说了三声对。”
    这件事其实本就两难,哪怕对于刘据这个知晓未来的穿越者来说亦是一样。
    桑弘羊肯定不算错。
    他在刚才与反战大臣争吵时,还提到了“当世之务,后世之利”的话,言明扩大大汉版图对后世千秋的好处。
    而且还提到了打通西域开展对外贸易的重要性。
    提出了“本重币虚”、“外国之物内流,而利不外泄”的观点。
    这不就是“丝绸之路”和“经济战”的祖宗么?
    不得不承认,桑弘羊不愧是影响了后世千年的财政天才,他的思想直接就领先了西方一千多年,他的这些观点也的确利在千秋。
    不过这些反战大臣考虑的问题也的确不无道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