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幸矣,悔矣-《我乃人间通天竹》


    第(2/3)页

    “可惜,我也只差最后一步啊。”

    感受着晚风拂面的清爽,祝安重新将斗笠戴上,闻言纠正道:

    “你差的不止一步,当炼体士不再相信自己的身躯,而是将希望寄托于外物时,就再也不能突破极限了。”

    “你的心,变成了限制你潜力的瓶颈。”

    说罢弯下腰,从墙边书架的角落里,捡起那枚布满灰尘的竹简,和自己手中的竹简合二为一。

    五百多年过去了,竹简上面的字迹依旧清晰——

    修身,在正其心。

    长陵王望着这根在角落里吃了几百年灰的竹简,神情复杂,似懊恼似无奈,“我又怎么知道这些呢?”

    “如果先生当年没有走,一直在身边教导着我,那该有多好。”

    祝安摇头,“看,你又开始指望我了。”

    长陵王愕然,下意识摸了摸自己枯瘦的脸颊,一阵恍惚,好像直到今天,才发现自己有多么可笑。

    “是啊,我完全搞错了。”

    他沮丧地摇着头,彻底没了心气,怔怔望向窗边的祝安。

    头戴斗笠的青年,在他眼中仿佛又变回了那个一身长袍的中年书生,背对着窗外的夕晖,周身显出一层朦胧而绚烂的光晕,灿然宛若神明。

    长陵王低头,看着自己身上一模一样的长袍,目光微动,终于意识到了什么。

    自己的希望,其实一直都寄托在先生身上啊。

    只不过,这个“先生”并非真人,而是记忆里那光辉的形象,在他陷入绝境之时,打开一道门,微笑着等他上来的书生形象。

    这本已成为心境中的一部分,是让他走上强者之路的精神动力。

    但当他越来越强,越来越骄傲,自认为不再需要先生时。

    他就又变回了那个被困在地窖里的小孩,靠自己的力量怎么也推不开门,内心茫然而绝望,最后只能选择依靠邪门歪道。

    “原来是这样。”

    长陵王仿佛弄明白了人生中最复杂的问题,长长地吐了一口气,终于释然。

    “此生能遇先生,吾之幸也。”

    “幸矣,悔矣……”

    祝安已经走到了门口,闻言顿了顿,并没有回头,而是轻轻带上了房门,然后大步离去。

    ……

    月落日升,新的一天到来。

    长陵城里鞭炮齐鸣,鼓声喧天,百姓们聚在一起,游玩逛街,吃流水宴,孩童们兴奋地雀跃欢呼。

    老王爷的六百岁大寿,开始了。

    一架停在城外的马车里,青阳王依旧一身戎装,正襟危坐,神情凝重。

    对面则坐着一位气质温婉的中年妇人,秀眉微凝,开口解释道:

    “窥探记忆没有捷径,只能是神念附体,去主动融入别人的记忆,其中最大的风险,就是迷失自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