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并非一心-《大晋皇族》
            
            
            
                
    第(1/3)页
    第254章  并非一心
    巢献王被杀了!
    这个消息着实震的姜承枭不轻,原因无他,巢献王死的根本没有任何的意义。
    首先,他只是一个废‘太子’。
    巢献王虽然是先帝长子,而且也是先帝亲封的太子。但问题是,他也是先帝亲手废掉的。
    现如今皇帝掌握了朝廷大权,巢献王在朝中的所有势力都被皇帝拔的干干净净,  皇帝根本没有理由杀巢献王。
    杀了巢献王皇帝能得到什么?
    他什么也得不到,反而会背上弑兄的骂名,而且是残害同胞兄长的骂名!
    如果说这件事放在皇帝得位不正的前提下还能说得通,可问题是今上是先帝明旨传位的皇帝,根本不存在这个问题。
    总的来说,皇帝不会杀他,  更没有理由杀巢献王。
    对于一个皇帝来说,  一个弑兄的骂名可不是开玩笑的。
    想西汉太宗孝文皇帝杀了淮南王刘长,被民间骂了几百年的“一尺布尚能缝,兄弟两人不相容”。
    汉太宗在死后能被称为‘孝文皇帝’,单凭这个谥号,就能说明这个皇帝在‘文治’方面多么的杰出。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汉太宗仍旧是无法摆脱这个污点。
    更重要的是你要知道,汉淮南王还是一方不听管教的诸侯,封国建了社稷。
    可是巢献王呢?
    一个对皇帝丝毫没有威胁的前废太子,现在被杀了。
    这个骂名,对皇帝来说将会多么严重。
    这件事如果最后查不出一个真凶,皇帝在史册上一个‘嫉心不容长兄,欲除之后快’的名声绝对逃不掉。
    今上什么人?
    从他动手除掉世家毒瘤,想尽办法开凿运河,北击突厥开始,就说明他不是一个固守的君主,他是带有强烈的个人抱负,  甚至是开创伟业的皇帝。
    所谓年号‘宏业’,足以说明他的心气。
    这样的皇帝,  怎么可能不在乎自己的名声。
    不管什么时候,  以孝治国从来没有消失。
    民间一旦被人误导了舆论,  皇帝不顾同胞之情,杀了哥哥。
    这个恶劣的影响,造成的后果难以想象。
    “凶手不可能是皇帝。”
    姜承枭提笔,将纸上的‘帝’划掉。
    这件事不存在‘自己杀自己’,因为皇帝要真是这么做,他就真的杀了自己。
    那么,现在谁最想搞臭皇帝的名声呢?
    山东士族?
    目前而言,最有可能的就是他们。
    因为山东士族此番在皇帝那儿受到重挫,他们带着报复的心去做,不是没可能。
    但是姜承枭觉得不是。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