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按照马尔萨斯和洪亮吉的人口观点。人口增长总会突破生产力的限度。所以在农业社会的条件下,人口这种东西,在封建王朝末期的时候是严重过剩的。总要通过灾荒动乱和战争的手段对人口进行毁灭性消减之后,才能重新建立起稳定的封建王朝。 也就是说,在生产力限制的情况下,人口对于农业社会的政权特别是处于王朝末期的封建政权来说,总是一种负担。 其实东江镇的情况,就是目前整个大明王朝的一个缩影。 落后的生产力,高度集中的土地,大量相对剩余的劳动力,全面破产的财政,大明王朝已经无法挽回的走向末日了。 东江镇虽然没有土地集中的问题,但是东江镇同样没有可以让十多万人口搞生产的土地资源。这十多万不能生产出任何东西的劳动力,就是东江镇目前最沉重的负担。 毛文龙很清楚这一点,但就是因为他清楚这一点,所以他才知道同样智力正常实力强硬的复兴商社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在这种劳动力过剩的情况下,用毫不值钱的人口换取宝贵的物资,这种事情实在是太奇怪了。 毛文龙所处的位置,决定了他想的事情要比普通人多的多。但是作为一个地方军阀,毛文龙对于东江镇的控制是十分有限的。在兵为将有的军阀体系内,毛文龙对于手下们的影响力也是有限度的。 就比如说东江镇系统内驻扎在各个岛屿上的那些参将之类的能够独领一军的人物吧。他们在1627年的丁卯之战中战损非常严重。他们都急切的需要复兴商社提供的精良武器和大量的粮食成衣等物资来重建部队。 所以还没等毛文龙明确表达态度呢。他们在私下里就开始和复兴商社做起生意来了。 能逃到东江镇并且在这么多年严酷的环境下活下来的人,绝大部分都是青壮年。所以东江镇的各级将领在留够了自己的部队和预备队的人数之后,用来和复兴商社交易的那些人口也都是些青壮劳力。 复兴商社在卖武器的时候不怎么大方,他们做起生意来锱铢必较。东江镇的各级武将想要从复兴商社那里占一个铜板的便宜都不成,而且他们还都得依着复兴商社的规矩,用银子兑换复兴党的银元之后才能买到武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