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别说是你们这样两个吏部尚书的家奴之流的人物了。就是阁老的亲儿子,也逃不掉天子皇爷的惩治。 所以说,大家现能够做的,还是像王书辉那样,按照规矩走。这个规矩是什么呢,就是大家都不走官方的路子,凭着各自的势力行事。你的拳头大,你说话就好使。你能调用的人手多,你的地盘就占的多。你要是有能耐,也大可像王书辉灭杀马松华,火烧张天禄那样,直接把人给灭了。 说起来,在大明朝的乡间,地主豪强们,大部分走的还是这个路数。当然了,那些藩王啊、勋贵啊、部院高官啊,人家不会弄血的呼啦的,打的头破血流的。用现代人的话讲,人家是体制内的人物。大明朝的法理规矩,就是围绕着人家制定的。他们可是由国家作为打手,给他们撑腰。 可是普通的地主士绅们,走的就是基本路线了。这才有了大明朝的乡村里,到处是乡绅们建立的堡垒式建筑。每家每户蓄养家丁,暗中招揽人手的情况发生。甚至于一些胆子大的地主豪强们,直接培养人手,伪装成土匪山贼。或者势力小些的,就直接和那些正牌子的土匪山贼暗中勾结的。 实际上,被王书辉屠灭满门的马松华家,就是大明朝最为标准的乡间豪绅的形态。 特别是从万历四十六年开始,朝廷开始征收辽饷之后。这种情况就更严重了。 官僚体系大家都是懂的。就像三农问题被国家解决之前一样。朝廷不过每亩田加征九厘银子。到了下面,行省方面可能就变成每亩加征九分银子了。再到下面,州府方面可能每亩就变成是加征九钱银子了。再到下面,县里面可能每亩就变成是加征九两银子了。再到衙役公差那里,每亩加征的可变成能就是十两几十两了。 就是从万历四十六年朝廷加征辽饷开始,在地主和官僚的勾结之下,明朝的自耕农开始大规模破产。土地兼并问题愈演愈烈。最后才有了李自成的崛起。 这几年间,这就是再怎么迟钝的地主乡绅们,也发现了现在正是兼并和掠夺土地的最佳时机。在这种普遍认识下,明末的社会状况迅速恶化。一方面,土地迅速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另一方面,在小冰河气候的影响下,天灾人祸一起爆发,各种造反者和各式各样的土匪盗贼蜂拥而起。他们又和那些土豪劣绅勾结在一起,肆无忌惮。劣绅驱逐良绅的现象在全中国到处上演。 王书辉在枝江县的做法虽然看起来有些残酷,有些暴虐。但是,王书辉的所作所为,却是现在所有的封建统治阶级,所有的明王朝的利益既得者们,都在做的事情。你说人家违法,你说人家肮脏,难道你就是干干净净的人么。 实际上,哪有什么干净人啊。就是那些自诩清流的东林党人,天天骂皇帝,骂朝廷,自家还不是大肆的兼并土地蓄养农奴的同时,还要插手商贸,甚至于和那些所谓的海商实际的海盗们勾结在一起,大肆的进行走私贸易么。 所以说,王书辉的所作所为,并不算是出格。人家在自己的土地上搞分田地,那是他脑袋有问题,不关别人的事情。只不过,作为一个新兴的势力,作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偏远地带的不起眼的小小郡王的女婿,大家看不惯他又占土地,又卖私盐,又是经营各种生意的吃相罢了。 你要说人家的所作所为是造反,那天底下所有的官绅地主,宗室勋贵们,都是在造反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