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5章 、准备 1-《时空之门1619》


    第(2/3)页

    王书辉家附近就有卖活动板房的小企业,一个二手的集装箱也不过两三万块钱。他了些钱买了几个二手集装箱。

    除了这些东西以外,王书辉也要考虑泼迫在眉睫的自保问题。不过这些还好办,通过一些手段买一些护身的枪械还是比较简单的。关键是在以后建立武装势力的时候,让士兵们使用什么武器是个很大的问题,这些他还没有仔细考虑。他知道,当务之急是要把穿越门保护起来。

    第二天一早,王书辉就联系了园林部门,当天上午就以极低的价格把岳园的东半部分以露天货仓的名义租借了下来。管理部门为了拉关系,居然同意了事后付款的条件。他先用一个活动板房,把穿越门框进板房里,又通过一个小施工单位,在板房外面建了一个很大的建议框架厂房,之后租借了一辆叉车,把买来的二手集装箱运进明代。就这样,一个以集装箱两面为通道口的穿越通道就简单的完成了。

    枝江王别园在枝江县的郊外,地理位置上是相当的荒凉的。面积很大的庄园,建在一座不矮小山前面,周围都是荒地。本来这些土地也属于枝江王府,但是即使王府的爵位被夺,土地也被官府收回,因为是距离长江不远的荒地,也没有人在上面耕种。周边两三里地,居然都见不到人烟。所以,王书辉的小叉车和搬运集装箱过程产生的噪音,除了朱由梓父女两人,根本就没有人听到。

    王书辉本人不太善于撒谎,而朱由梓父女除了比较关心生计,对其他也不怎么上心。对于王书辉正在炼制为朱由梓治病的丹药的说法,朱由梓父女很轻易的就相信了。而且对于那个破败的后园,两人也非常的忌惮。王书辉倒是很理解这种情况。明朝的时候,湖北地区的巫道之风是很兴盛的,著名的道君皇帝,就是出自湖北安陆的。所以明代的湖北人,多多少少的比较相信鬼神之事。

    王书辉把伪造的度牒交给朱由梓,请他帮忙落籍。虽然是落魄的王族,不过这点面子,朱由梓在枝江县衙里还是有的。王书辉以炼丹闭关为借口,从朱由梓那里拿了几套瓷器,这是他准备作为在现代采购资金,要在现代变现的宝贝。

    王书辉对于整个世界的认识是在工业文明的基础之上的。对于这一点,他心知肚明。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之间的差距有多大,你可以问问被现代智人当食物吃掉的尼安德特人,你也可以问问在西方殖民者火绳枪和天病毒下,几乎被种族灭绝的印第安人。像科幻大神刘慈欣在《三体》里写的不同宇宙文明的关系一样,不同等级的文明之间即使在宇宙环境下,仍然遵循着丛林法则。

    在王书辉眼里,农业社会的人,也仅仅是需要改造和教育的对象,除此之外,并没有什么其他的意义。

    所以在考虑怎么在明朝末年进行改革的办法的过程中,王书辉更多的考虑的是农业的问题,工业的问题,科技的问题和思想文化的问题。

    短短的一夜时间,王书辉并没有时间考虑的太详细。但是他知道,在农业社会里,农业问题一直是第一问题。所谓无农不稳,不论进行什么样的计划,没有稳定充足的粮食供给的情况下,都是不行的。而解决明末的粮食问题,最重要的就是推广抗旱抗寒的高产作物。在小冰河恶劣气候条件下,也能保证高产的耐寒作物,主要就是玉米、地瓜和土豆、南瓜这些东西。它们的特点就是,即使在落后的古代农业技术水平下,也能保证较高的产量。

    王书辉了解的,玉米在东北地区的亩产大约在一千斤左右,这是在大田种植,不能进行精耕细作条件下的产量。当然,化肥农药也是要搞的,灌溉也要比较到位。

    地瓜的亩产就比较夸张了。在精心耕作的条件下,亩产一般都超过四千斤。一些高产的品种,亩产过万斤是很普遍的。那种在房前屋后随便种一种的,没有化肥农药的情况下,亩产也超过一千斤。

    土豆的产量也很高,在东北地区的亩产普遍在三四千斤左右。作为南瓜大省的黑龙江人,王书辉对于南瓜的产量可是很清楚的,南瓜亩产普遍在两千斤以上。如果进行吊种,也就是搭了杆子让南瓜往上长,充分利用空间的话,亩产超过五千斤是很正常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