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钓鱼-《宋胆》
            
            
            
                
    第(1/3)页
    众人自帅府而出,除了赵维、马二爷和王胜,一个个都是面色凝重,相互连话都不说。
    实在是事关重大,尽管赵维不止一次的信誓旦旦,可出于本能,也还是不相信土豆的产量会有那么高。
    到了帅府门前,发现王祯老爷子,还有阿老瓦丁等致知院的人,也在门口相侯。
    王祯是来看成果的,而阿老瓦丁等人则是....对于他们来说,土豆的意义可能还要更深远一些。
    目前的情况是,他们已经是变向地降了大宋。但是,大宋能走多远,是不是像赵维说的,真的在扶桑立国,其实都在今天的土豆收获。
    如果土豆真能养活这座城,那依钓鱼城的地势,元军还真打不进来,他们也能安心搞自己的兴趣。
    而且,如果土豆真有那么神奇,也说明大宋在扶桑有一个好的发展,无形中又增加了他们的信心。
    总之,无论从哪个角度。今天都注定是极为关键的一天。
    今天这关过了,钓鱼城就算稳住了,上下一心,前途光明。
    今天要是砸了,那可能巴蜀便是众人的葬身之所。
    赵维一见王祯,登时大笑,“老爷子,怎么着?第一颗土豆收在哪里?”
    “我看...就老爷子的实验田吧!”
    王祯有自己的一块专用田,足有几十亩。
    除了一部分是他用各种方法种植的土豆,还有别的美洲物种也在试种。
    赵维觉得,老爷子那块田种的极为精细,王祯恨不得就睡在垄沟里。从那里开挖,计算亩产,显然更稳妥些。
    这也是昨夜和文天祥等人商量过的,众目睽睽,求稳为上。
    却没想到,王老爷一听,赶紧摆手,“别!拿我那块地算亩产?老夫怕你算不准,就去大田吧!”
    说着话,背起手来就走,样子还真有点像个老农户。
    众人跟着老头儿走,从帅府经护国寺、打谷场和火药坊,上跑马道,再从外城西村民寨穿过去,最后出奇胜门,来到外城。
    一路上,城民和守军见相公和大帅结伴出城,都知道是去收土豆的。有些闲来无事,便跟在众人之后,也一道出了城。
    王祯的几十亩实验田也在城外,老爷子在田头搭了个窝棚,大多时间就住在田里。
    路过自己的田时,老爷子进到窝棚里,取了一杆小秤出来。
    文天祥等人不解,问他这是干嘛,王祯则答,“称亩产呗!”
    大伙儿一听,面面相觑,“称亩产?这么点个小秤,你称什么亩产?”
    百姓们也有点发虚,心说,不会真像城里传的那样,土豆是骗人的吧?
    大伙儿没注意到,几个神情有异的汉子正偷偷地聚集人群,跟在宁王和相公们身后。
    王祯带路,又走了没多远,就是在他实验田的边儿上停了下来。
    指着不远的垄沟,“就这吧!”
    众人一看,又是皱眉,显然对老头儿挑的这块地不太满意。
    几乎都不算好田,土不够肥,水也不够丰,算是中等不平。
    赵维见周围站满了百姓,不由心急。凑到王祯身边,声调却是一点不低,“先生确定?事关重大,可不能......”
    没等王祯说话,却是不远的百姓听到了赵维的话,有人冒头儿呼喝,“宁王这是何意啊?”
    “人家说选这块地,肯定有选这的道理。莫不是殿下怕地底绝产少收,漏了馅儿!?”
    嗡的一声,本来就心里没底的百姓被这话一煽动,纷纷议论起来。
    “为啥不种稻米?弄这种新奇玩意,咱都没种过。”
    ......
    “你懂啥?种稻米...种稻米不就谁都知道粮不够吃了?谁还在这跟着他守城?”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