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所谓大儒不过小丑,猜忌之心-《大明:爹,我不当天师了》


    第(3/3)页

    他的出身让他对底层百姓的苦感同身受,所以想改变一些。

    可张异不能奢望皇帝就是什么无产……战士对吧?

    任何的事,都需要回馈。

    而这次百姓们的一失一得,他们的反应就是对朱元璋最好的肯定。

    “你来了!”

    见张异进来,朱元璋抬起头,将一份奏疏送到张异手里。

    “蓝氏自缢了?”

    张异拿到奏疏的手微微抖了一下。

    他旋即叹了一口气,道:“也好……”

    从蓝氏写信给蓝玉,让他投降开始,朱元璋的死亡名单上,肯定有她一个。

    老朱从不会因为跟你是亲家,就会放过你的人。

    更何况,无论是亲家母,还是常遇春的妻子,古人的三观和后世的现代人不同,

    她犯了罪,皇帝给她赐死,也不会影响朱元璋和常遇春之间的关系。

    不过老朱没有第一时间去抓她,在满城追捕造反大臣的家眷的时候,也没有蓝氏。

    不过张异能想象,当听见蓝玉造反被抓的时候,蓝氏自己承受了多少压力。

    她惊恐,最后自缢,也是理所应当之事。

    而且她的自缢,至少也给朱标和常氏一个交代……

    如果老朱亲自让人送一杯毒酒上门,老常家和老朱家的最后的体面也没有了。

    “太子殿下陪着太子妃去了……”

    朱元璋对蓝氏的死,倒是没有太多的情绪波动。

    张异自己私底下都怀疑,逼死蓝氏,未必不是老朱亲自做的。

    一个妇道人家,面临那种绝望的情境,只要有人挑唆一番,蓝氏畏罪自杀是自然而然之事。

    他深深看了老朱一眼,看破不说破。

    朱元璋跟张异商讨京城中具体情况。

    如今顺天府的混乱,比起胡惟庸造反那天尤有甚之。

    朱元璋一口气拿了顺天府那么多人,导致这座城市的运转都成问题。

    涉及造反这件事,从来都是宁杀错无放过。

    但杀戮带来的后遗症,总要解决。

    张异有条不紊的回答朱元璋的问题,指点他应该如何解决。

    顺天这座城市,从某种程度而言,都是他一点一滴造出来的,胡惟庸都比不上他对顺天的了解。

    而且随着文官集团的倒台,春秋派的官员上位。

    张异在处理京城事务中,获取的便利性会更高。

    老朱默默听着,然后突然询问道:

    “那日,你在李善长求饶之后,说入关后自有大儒辩经,朕似乎隐约听过?”

    张异知道老朱想要什么答案,于是将清兵入关后的历史,简单跟朱元璋说了一遍。

    尤其从钱谦益说到水太凉……

    老朱冷笑连连。

    “原来是朕杀得不够狠,说起来,这件事上,朕确实不如那些女真人……”

    “是也不是!”

    张异将自己看他说出,老朱默默听着。

    “这理学,荼毒不浅……”

    老朱说下这句话的时候,张异就明白,从宋末元初被捧起来的程朱理学,大概要被扫入历史的垃圾堆了。

    程朱之学,如果只说他的危害,那未免有失偏颇。

    可程朱之学的兴起,确实和皇权息息相关。

    如果一种学说,已经对皇帝的统治造成伤害,那老朱也不介意将它灭除。

    当然,当他做下这件事的时候,就等于与天下人为敌了。

    以前朱元璋的做法,已经算是徐徐图之,可如今连李善长都针对自己之后,

    老朱和这些人之间的仇恨,已经不可调和。

    莫看理学凶猛,可它真正发展起来,也不到百年而已,当统治者铁了心去引导舆论。

    很多规矩,终归还是要看上位者如何引导。

    如果其他人想做这件事恐怕不容易,但放在朱元璋身上,却不算难。

    他身为开国的皇帝,他手里的兵权和勋贵集团,足以震慑任何人。

    而文官和地方士绅喜欢玩的挟民意来裹挟皇帝的套路,在这些年报纸的普及之下,

    也逐步瓦解。

    “你给朕出个方案,关于科举改革……”

    “是,陛下!”

    张异领了任务,不过他转头问:

    “那您想要扶持哪种思想呢?”

    朱元璋闻言一愣。

    张异知道他肯定还没想过这个问题:

    “陛下,道术道术,贫道擅长的是术,您要将科举改革,将理学清出去。

    总要给一套新的理论,作为指导……”

    “你认为什么合适,你道家的无为而治?”

    老朱的表情有些微妙的变化,饶有兴趣的询问。

    “道家的东西,不太适合治天下,可辅之,不可主用!

    其实臣觉得,新儒家的理论不错,如果融合一些新的东西,正好可以作为未来的指导思想!”

    张异也明白,他虽然不喜欢儒家,但中华文化圈为什么会被称为儒家文化圈。

    上千年,无数的精英研究这套理论,它的许多东西都是最为完善的。

    与其因为一些东西就直接将整个儒教否了,不如改造。

    朱元璋听他痛陈利害,也是赞许点头。

    新儒家的运动,是孔讷提出来的,将他扶持起来,成为新儒家运动的主导者,正好可以消除自己准备队程朱之学动手的弊端。

    对于重新启用孔家,老朱倒是不排斥。

    反正所有人,对于君王而言,不过是利用的工具而已。

    “但孔讷毕竟年轻,他的理论,尚不成熟!”

    “陛下放心,只要您将他立起来,理论的成熟,不是问题!”

    “好!”

    君臣二人之间,几句对话便是决定了孔讷的命运,作为未来的衍圣公,他再次被张异老朱拿出来当挡箭牌。

    关于科举改革的事,张异和皇帝又聊了许久。

    此时,老朱又是“不经意”拿起一份资料。

    “这就是你给朕的,关于宫中和城中密道的图录?”

    “是,陛下!”

    张异见老朱询问,低头承认。

    老朱一边翻阅,一边感慨:

    “也是多亏了你做准备,不然朕这次就真的翻车了!

    张异,你确定这已经是全部的地道?”

    张异的身体,猛然震动,瞳孔也剧烈收缩。

    不过他表情不变,回:

    “陛下,臣已经将所有的地道都交给您了!”

    “很好,你出去吧!”

    “臣,告退!”

    从御书房出来,张异只感觉自己瞬间汗流浃背。

    刚才朱元璋不经意的询问,让自己产生了极大的不安全感。

    “伴君如伴虎呀!”

    张异过了许久,才舒了一口气。

    他平复自己情绪,继续忙碌去了。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