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火烧坤宁宫,拨乱反正-《大明:爹,我不当天师了》


    第(2/3)页

    “是晋王殿下……”

    凌说随手将锅甩给朱棡。

    “胡说,晋王有和动机造反?”

    凌说的话,在场的人都是半信半疑。

    大明的亲王,权柄被皇帝限制。

    朱棡一个没有就藩的皇子,怎么可能会造反?

    凌说早就有准备,冷笑道:

    “不是他,难道汪大人还觉得是我不成?”

    他毫不掩饰的杀意,让宫里的侍卫纷纷拔刀。

    宫墙上的弓弩,也对准汪广洋……

    肃杀之气,凝滞当场。

    百官瞬间,噤若寒蝉。

    胡惟庸心中冷笑,表面却不动神色:

    “那晋王呢?”

    “我等凭死杀敌,他走投无路,却丧心病狂,点燃了坤宁宫,逼着所有人都一起陪葬了……

    我等拼命施救,才救下了鲁王殿下,其余人等,都死了……”

    凌说说出这等话,有些破罐子破摔的意思。

    不过听着他的话,在场的文武百官却是心头发寒。

    他们都是在沉浸在权力斗争中一辈子的老狐狸,当知道结果的时候,他们已经确定,反贼到底是谁。

    众人不敢置信地看着凌说,谁曾想到,身为朱元璋最为信任的锦衣卫,竟然是这次造反始作俑者。

    “凌说,你这些鬼话谁信?”

    凌说话音刚落,就有几个武将和功勋不服。

    只是他们话音刚落,砰,砰,砰……

    几声枪响,他们就倒在血泊中。

    现场瞬间,寂静无声。

    汪广洋愕然回头:

    “陆仲亨……”

    吉安侯陆仲亨捅死身边人,小心翼翼地擦拭手中的刀。

    承天门前,风更冷了。

    随着朱家皇帝的身死,造反的那些人逐渐浮出水面。

    汪广洋的身子是颤抖的,他似乎已经明白了造反的人是谁了。

    他猛回头,却见胡惟庸笑语晏晏。

    “诸位同僚,大家都少安毋躁……”

    胡惟庸一说话,所有人的目光都盯在他身上。

    恐惧,兴奋,或者戒惧。

    胡惟庸很开心,他并不在意这些人的目光,无论如何,此时他终于成为胜利者,掌控了京城的局面。

    “汪相,推脱责任的事可以先放在一边,咱们身为大明的宰相,怎么也要主持大局!

    大局为重,您所是吗?”

    胡惟庸拍着汪广洋的肩膀,汪广洋冷哼。

    “一起走走!”

    就如以前一般,他邀请汪广洋进入宫中。

    其他人驻足不前,不敢动。

    汪广洋脸色一阵青一阵白,最后还是跟上了胡惟庸的脚步。

    “陛下遭遇不测,身为臣子的本相,悲痛欲绝!

    遥想当年,陛下意气风发,本相只是他坐下一个不起眼的官员!

    当时本相就想,要是本相能成为这等英雄人物,多好……”

    进入承天门,便是汪广洋熟悉的广场。

    虽然北京的皇宫他来得不多,但这里的格局和南京一模一样,汪广洋走在此处,神色恍惚。

    听着胡惟庸疯狂的言语,他沉默。

    “咱们的陛下是大英雄,也是枭雄!

    如果他本本分分,也许还真能成为一代明主!

    只可惜,出身决定了他的格局!

    得民心者得天下,陛下忘了他能得天下,是因为什么?

    他这些年在江南的所作所为,其实早就失了民心。

    有如今之果,未必不是前因所定?

    你说是吗,汪相?”

    胡惟庸回头,盯着汪广洋,汪广洋的脸色顿时变得阴晴不定。

    他本以为胡惟庸会以利益诱他,或者以武力恐吓他。

    却唯独没有想到,胡惟庸所持立场,竟是如此。

    朱元璋执政十年,重用春秋派的官员,由通过各种改革逐渐削弱相权。

    身为臣子的汪广洋对朱元璋是忠诚的,但身为文人的汪广洋,却能旗帜鲜明地反对老朱的立场。

    “汪相,本相记得李先生将我扶上宰相的位置的时候,曾经对我说过。

    身为宰相,不仅仅是要为皇帝效力,更重要的,是要为身后的读书人谋取利益。

    陛下辜负了天下读书人,就是辜负了民心!

    你确定,你有选择的余地?”

    汪广洋被胡惟庸的一番话,说得冷汗直冒。

    身为臣子,他有忠诚的义务,

    可是身为一个理学一脉的读书人,汪广洋自有他的责任。

    他低下头,扪心自问。

    也许朱元璋不在了,对于这个国家而言,才是最优解。

    没有朱元璋,一切都能回归旧制。

    所谓的算学入科举,所谓的改革,都该废除。

    皇帝已经因为这件事,跟江南的士族搞得非常紧张,就连起义造反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伴随着朱元璋和朱标的去世,这些矛盾就能凭空消失了。

    胡惟庸见汪广洋楞在当场,呵呵笑起来。

    “汪相,请协助胡某,拨乱反正!”

    汪广洋:……

    造反,弑君乃是大逆不道之事。

    可是杀了朱元璋,对于他们而言,拨乱反正四个字也不算用错。

    他深吸一口气,无声点头:

    “新君在哪?”

    胡惟庸笑笑,汪广洋说下这句话的瞬间,代表他彻底选择站在自己一边。

    “鲁王殿下我护着,汪相不用担心他的安全!”

    胡惟庸得意忘形之下,都不用避讳着。

    他这句话,等于曾任了凌说就是他的人。

    汪广洋想起胡惟庸这些年的动作,再联想到吉安侯陆仲亨……

    他也不得不佩服,胡惟庸的野心和实力。

    “胡相好心机,好手段……”

    汪广洋后退一步,给胡惟庸行了一个大礼。

    胡惟庸很想忍着,但他还是忍不住笑起来,他笑得很大声,汪广洋十分尴尬。

    为了这一天,他等了实在太久了。

    胡惟庸望着远处,黑暗中的奉天殿。

    上次他悄悄坐上皇位的时候,只能背着人偷偷摸摸。

    但今日之后,那把椅子对他而言,只是唾手可得。

    “胡相,我可提醒你,你能控制朝野,却未必能控制外边……

    别忘了,宁王朱棣,可在徐达那里好好着呢?”

    曾经的燕王变成宁王,但依然是朱元璋最重视的弟子。

    汪广洋既然承认了胡惟庸造反的合理性,马上开始为他出谋划策。

    朱棣,徐达……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