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凭你也配,重征漠北-《大明:爹,我不当天师了》


    第(1/3)页

    胡惟庸是个疯子,彻头彻尾的疯子。

    凌说的身体瑟瑟发抖,哪怕是曾经杀人不眨眼的他,也被胡惟庸的疯狂吓了一跳。

    他这话是什么意思?

    什么叫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凌说挣脱胡惟庸的手,连退了好几步。

    能被选拔进入锦衣卫的人,忠诚方面是没的说的。

    凌说这种人,虽然从某种程度上已经是背叛了皇帝,可再给他几个胆子,他也不敢去说造反这种事。

    没错,胡惟庸的意思,就是造反。

    他看了看胡惟庸身后的牌位,再看看眼前疯狂狰狞的宰相。

    他才明白,当年他儿子的的死,他不但怪张异,更将责任怪在皇帝身上。

    凌说怒从心起,真想拔刀,将这个手无寸铁的家伙砍死。

    当皇帝,你也配?

    胡惟庸论权柄,确实已经位极人臣,可是文臣当皇帝者,几乎百不存一。

    就算想当皇帝,至少也要占一个权倾朝野吧?

    可胡惟庸有吗?

    他虽然如今做得不错,可在文官之中,比得过李善长?

    还是比得过刘基,甚至汪广洋的资历,都比他高了一些。

    他怎么敢,他怎么配?

    “凌大人是不是觉得,本相不配?”

    胡惟庸是老狐狸,只是看凌说的表情,大概就知道这家伙在想什么?

    锦衣卫,被人赋予了太多的光环。

    其实凌说他们这种人,未必有配得上他们权位的智商。

    相比起步步艰辛的官场,锦衣卫的环境,其实还算相对单纯。

    这也让凌说他们这种人,有机会掌握他们的生死,胡惟庸心里其实不太看得上凌说,

    但他却将这种情绪,隐藏得很好。

    凌说摇头,否认了胡惟庸的话,胡惟庸也不生气吗,只是笑呵呵:

    “陛下是不世出的天才,却太过刚愎自用!

    如今天下,民怨四起,他却依然要推动他的改革!

    凌大人,你知道陛下最大的缺点是什么?”

    凌说闻言,摇摇头。

    “你就想想伱病死的时候,可曾有钱买药?

    一个权柄通天的人,最后居然差点因为穷而死!

    这就是那位陛下最让人受不住的地方,他给了你一块肥肉,却让你不要染指!

    这违背了人性,也违背了公义!

    自古以来,士子与君王共天下,名义上是士子侍奉君王,但其实君王可以换,但士大夫换不得!

    君臣之间,皇帝吃了肉,终归得给臣子一点汤水!

    但咱们的陛下,肉他吃了,汤他喝了,连锅都不让咱们添一下……

    就有点过了!”

    胡惟庸问题的切入点,正好戳中凌说心中最难受之处。

    他听着胡惟庸的说辞,想起自己的遭遇,马上有了共鸣。

    老朱的苛刻,哪个身为他手下的人没有感触?

    他凌说不是没有想过利用自己手中的权柄获得利益,但每次想到诏狱中的大臣,他也害怕。

    “陛下以为天下是他朱家一人的天下,却忘记了民心在谁手里。

    他出身卑微,读不懂书,也看不清楚形势。

    所谓民,乃是我等士大夫,民心就是我们这些做臣子的拥戴。

    所谓百姓,不过是猪狗牛羊而已!

    他为了一些猪狗了,却打破了这千年来的默契,

    想要将我等赶尽杀绝,但其实却也将大明的根基给亲自挖断……

    凌大人,您觉得,这民怨冲天,

    陛下屁股底下的皇位,还能安稳?”

    凌说的脸色青红交加,眼神惊疑不定。

    胡惟庸说的话,确实有些道理。

    朱元璋的性子苛刻,也违背人性。

    他们这些人手握生杀大权,却并没有换来什么?

    人嘛,升官发财乃是自古以来颠不破的道理,可皇帝却没有满足他们的需求。

    就这点而言,凌说是恨朱元璋的。

    加上他对毛骧的偏袒,让他觉得自己这个老检校非常委屈。

    “所以,凌大人,非本相疯狂,真正疯狂的是陛下!

    民心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本相,不过是想顺天而行罢了!”

    胡惟庸如此赤裸地与他袒露胸怀,凌说一时间接受不了。

    不过他却认同胡惟庸的某些道理,他也觉得皇帝对官员确实太过苛刻。

    自古以来,皇帝常换,但不管怎么换,都是同一批人在治理天下。

    这些人在朝为官,在野就是地方上的乡绅与豪强。

    大明不过是一个诞生短短十年的王朝,所谓的正统并没有深入人心。

    如果朱元璋真的激怒这些人,天下重新陷入大乱,也不是不可能……

    凌说看着胡惟庸,这位不显山露水的右相大人,很明显就是一个有野心的枭雄。

    自己身为锦衣卫第二号人物,他都敢接触,渗透,想来他对自己早就图谋已久。

    如今不管怎么说,自己早就上了他的贼船。

    换成别的皇帝,凌说自己还有回头的可能,但朱元璋不会放过自己,凌说十分确定。

    也就是说,他其实没有选择。

    胡惟庸见他没有说话,明白自己已经大概说服了对方。

    但他也没有逼迫凌说表态,想要让一个人彻底接受,还需要一些外部压力。

    跟着朱元璋,最不缺的就是外部压力。

    这点胡惟庸很有信心。

    “胡相,为这件事已经准备许多年了吧?”

    凌说想起最近的种种,不免有些怀疑。

    胡惟庸一笑:“也不至于,不过这些年,确实交了一些朋友!”

    凌说闻言若有所思,眼前这位宰相,这些年的动作在凌说脑海中回放。

    他越发觉得,胡惟庸其实早就准备好了。

    他看似没有任何越轨的动作,可是老胡这些年捞了许多人。

    无论是谁犯错,他都能出现在皇帝面前,给人说情。

    这些人有些他能救下来,有些救不下。

    可是能活下来的人,自然也要认他人情。

    等于皇帝一直在当白脸,他胡惟庸却在唱红脸。

    所以这些年,胡惟庸已经在不知不觉之间,招揽了一批人,包括能掌控兵权的人。

    想到苏州府那些杀江郎和锦衣卫的卫所军,凌说就明白了。

    胡惟庸对于底层的渗透,比任何人想象中都要多。

    他已经拥有造反的先决条件,但却还有一个天然的缺陷。

    在礼教森严的士大夫集团,正统这件事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皇帝不犯错的话,胡惟庸哪怕有心造反,他也坐不住这天下。

    徐达,常遇春,还有各种拥戴朱元璋的将士,才是老朱真正的依靠。

    他就是杀了朱元璋,也只会被将领们拥戴的朱家后人带兵讨伐。

    满朝文臣,也不会有人站在他这边。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