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青蒿素,他们算个屁(二合一)-《大明:爹,我不当天师了》


    第(3/3)页

    “这阵子,给朕递辞呈的官员不少……

    消极怠工的不少!

    起兵造反的士绅,也不是没有……

    这朕可是什么都没动,他们的反应就如此大……”

    朱元璋说到这,冷笑,然后问张异:

    “你觉得,朕应该妥协吗?”

    张异想了一下,摇摇头:

    “他们算个屁!”

    他这一路上,也曾经想过让皇帝妥协这件事。

    不过想起明一朝的乱象,又想起满清入关的情景。

    这些文人的底色,早就在史书上记载的清清楚楚。

    入关后,自有大儒释经。

    满人从不相信君王与士大夫公天下那一套,八旗的屠刀之下,有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但更多的却是类似钱谦益水太凉的沽名钓誉之徒。

    朱元璋这次改革涉及的东西,确实也进入了深水区。

    可是老朱也有和八旗类似的东西,那就是经历过血与火,战无不胜的军队。

    只要他杀得够狠,迟早能将那些人杀得胆寒……

    朱元璋看着张异眼中的狠劲,很是欣慰。

    最近他的压力也很大,尤其是面对如此多的弹压。,

    从李善长与他那场辩论之后开始,朝中的文官似乎变了味……

    朱元璋自己也是憋着火,同时也在想着,自己是不是要妥协?

    “陛下,文人,也不是一体的。

    有一部人不做,但同样也有人希望做出一点什么?”

    在儒家掌控了大部分精英的情况下,一个皇帝如果惹得整个阶层都排斥他,确实寸步难行。

    可满人已经打过样,只能说老朱目前杀得还不够狠。

    当然,就算不杀人,张异也相信,大明不至于达到被所有儒家士子孤立的程度。

    也许最顶尖的那批人如此,可其他人,未必会跟他们站在一起。

    更何况……

    那些大儒的号召,大不如前了。

    什么是民心?

    在他们的理解中,他们是民,百姓是犬。

    以前只有他们能牧犬,所以皇帝怕他们撂挑子不干。

    可大人,时代早不一样了。

    他们这些人,未必不是不可替代的。

    “朕从你春秋学院的技术官僚中,一口气提拔了十一人!

    那些人突然安分了!

    也正如你所言,同样有一批儒生,并不会响应大儒的号召……”

    新儒家。

    孔讷的号召,其实有许多年轻的儒生认同。

    他们这些人,是张异从儒生群体中,硬生生给分离出去的。

    既然朝中那些人闹不出什么动静,也不再是不可替代。

    他们就不足为惧!

    “朕不怕他们,但难保他们不会迁怒于你!

    所以,你以后就多小心一些!”

    朱元璋能提醒自己,证明所谓的迁怒,其实早就发生了。

    张异无声点头,在这点上,他早有心理准备。

    “你爹那边如何?”

    朱元璋话锋一转,询问起老张的情况。

    张异闻言,脸上出现一丝忧色……

    老朱见他如此,也明白了情况不能乐观。

    “此为天数,不可强求!

    不过既然如此,你当早日成婚才是,也许冲冲喜,会有不错的效果……

    朕已经着人去安排了,关于你大婚的事!”

    张异起身,郑重其事朝着皇帝行了个大礼。

    “你也算是朕看着长大的,这世间是过得真快!

    朕当初看着口无遮拦的孩子,如今也要成家立业!

    朕希望你成家之后,能担起一个丈夫,父亲的责任……”

    提起大婚这件事,皇帝眼中也满是欣慰之色。

    他也主持过几个儿子的婚礼,却依然为张异感到激动。

    “回陛下,微臣知道了!

    我家人过阵子会过来,亲自操办这件事……”

    龙虎山和京城相隔太远,这婚礼大概率是在京城举办。

    张异又说:

    “陛下,微臣这两年,希望将重心放在龙虎山,多陪陪……”

    老朱脸上出现一丝犹豫之色。

    从人子的角度说,他应该认同张异的想法。

    只是张异身上有太多的利用价值,让他浪费两年时间在龙虎山,终归是可惜。

    “京城离龙虎山也不远,其实你不必如此……”

    老朱盘算了一下,张异如果会龙虎山尽孝,这一去不知几年。

    加上守孝,大概率这小子离开,就四五年不见踪影。

    如今他推进的改革正在关键时刻,他也不想张异消失这么久。

    张异闻言,苦笑。

    老朱在这方面,确实不够地道。

    他在史书上看过章溢原来的下场,也知道自己请假大概率会被拒绝。

    他道:

    “其实姚广孝能帮臣处置好所有事,而且臣就算在龙虎山,也不是什么都不做……

    这不,过阵子等臣大哥下来,也许会给大明带来一份厚礼!”

    他轻描淡写,将请假的事情,转到别的地方去。

    老朱也顺其自然,不去提那件事。

    “是什么厚礼?”

    “一种药!能大面积减少大明士兵伤亡的药……”

    “哦!”

    老朱来了兴趣,上一次张异发明出来的药物,敢说这句话的,还是大蒜素。

    抗生素的出现,确实能解救了许多士兵。

    可因为成本在,大蒜素大面积应用在战场,暂时还不行。

    张异说能大面积减少士兵的伤亡,这肯定是一种至少能媲美大蒜素的药物。

    “是什么?”

    张异没有直接回答老朱的话,而是反问:

    “陛下,这些年咱们攻伐云贵等地,继续南下的时候,可有大量士兵因为水土不服病死?”

    老朱脸色微变,说起这件事,确实是如此。

    云贵之地,山多林多。

    山中的瘴气,南方的毒虫。

    放在这个时代,都是非常让人头疼的存在。

    士兵们水土不服,就算能打下来城池,也很难建立有效的统治。

    不过因为瘴气而亡这种事,并不能算在普通的战损上,

    属于无力改变的东西。

    老朱以前没把这种人力所不能的事情放在心上,因为那是自己再努力改变也改变不了的东西。

    所以,张异有解决之道?

    对于老朱的疑问,张异没有卖关子,他将青蒿素的药效和作用,告诉朱元璋。

    朱元璋一开始迷惑,随着张异的解释,逐渐变成狂喜。

    “原来所谓的瘴气,也是由许多疾病组成……

    若你说的有效,这青蒿素的推广,也许可以让许多移民能在南方生存下去……”

    朱元璋是真的高兴。

    想要将一个地方变成大明的国土,打下来只是第一步。

    如何能建立有效的统治,这才是关键。

    别的地方,按照中原王朝以往的惯例。

    将一部人移民过去,确实能建立有效的统治。

    可是这招的前提,第一是能保证当地有田可耕种。

    第二,要保证移民能在当地活下来。

    至少张异能解决第一个问题。

    至于第二个问题……

    老朱饶有兴趣地看着张异。(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