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改革深水区,政务官和事务官(二合一)-《大明:爹,我不当天师了》


    第(2/3)页

    随着玄武炮和火神枪,雷神枪的威名远扬,枪械也成为了朝廷管制的东西。

    在研究火药方面,道士们变得小心了,但也朝着一些奇怪的方向发展。

    张异对于山上的研究是满意的,不过他也调整了方向。

    如今,对于后世知识的传播和推广,朝廷在做这件事。

    拥有大量资源和人才储备的春秋学院,肯定不是龙虎山能比。

    龙虎山的研究,也许可以做出差异化,研究一些朝廷不会重视的方向,为朝廷建立的体系作为补充。

    张异给张宇初说了许多自己的设想。

    张宇初马上认真调整。

    自从确认,老张的时日无多之后,他仿佛一夜成熟。

    在家,要守护好父辈留下来的基业。

    在外,也要做好弟弟的后盾,不给弟弟拖后腿。

    老张感受着儿子们的微妙变化,百感交集。

    在他寻找张异的身影的时候,张异早就埋首在故纸堆里。

    身为穿越者,在这些年的日子里,张异过得也算顺风顺水。

    可是真正面对老张的病情的时候,他才明白自己的无力。

    老张的病,就算放在后世也是绝症,而如今他唯一的办法,大概也就是从传统医学中找点办法。

    传统医学在某方面也许落后,但它同样有可取之处。

    张正常对张异的努力,很是心疼。

    但他也明白自己劝说没用,张异从来不会听自己的,他还是不要自找没趣。

    徐家丫头在龙虎山上待了三天,就从张异那里知道了关于老张的事。

    张异并非所有的事情都能对别人说,但对于徐妙云,他可以除了自己是穿越者的秘密,毫无保留。

    “我必须在这两年内,将天师位拿到!

    贫道这么早回龙虎山,一来是大哥的来信,二来是陛下的提醒!

    他在山上有人,爹的情况很有可能早就了解!

    萧先生如今在京城为医官,他不可能顺便路过龙虎山。

    所谓的路过,应该是陛下的指点!

    而陛下之所以这么做,应该也是知道爹的身体状态不太行了……”

    张异回想起朱元璋给自己的暗示,若有所悟。

    老朱正急着将他召回来,然后给他上国师,大概也和老张的身体有关。

    他虽然对老张没有那么好。

    可毕竟也有点香火情分存在。

    更加上自己的价值,朱元璋愿意将天师位还给龙虎山,就成为水到渠成的事。

    如果没有老张的病,大概皇帝还会徐徐图之,多拖几年吊着自己。

    这倒不是他无情,而是出于皇帝的本能。

    只是等确定老张的病情之后,他才会加速这个进程。

    张异对于皇帝的行为,还是感激的。

    君王无情,但朱元璋对自己的身边人,多少有一丝人情味。

    “我明天走!”

    “嗯,明年开春,我会带着大红轿……”

    “嗯!”

    ……

    徐家丫头终归是走了,回去过她属于徐家人的最后一个年。

    张异亲自送她到山下,依依不舍的告别。

    等徐家丫头的车消失在远处,张异转身回去,继续闭关研究。

    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看能不能给老张找到续命的方法。

    第二件事,就是让自己能迅速得到天师位的方法。

    张异清楚一件事,那就是从国祭之后,他已经兑换掉了过去他所有立下的功劳的红利。

    老朱让他名动天下,也等于告诉他,你别给老子躺在功劳本上吃红利。

    如何拿出一份让朱元璋眼前一亮,也能堵住天下悠悠众口的贡献?

    张异在纸张上写上自己的答案。

    内政方面,蒸汽机应该算是一个,蒸汽机只要出现了,就算是跨时代的改变整个华夏的大发明。

    可是这个太难了,就算到洪武十一年左右,张异能初步手搓出蒸汽机,但从样机到进入实用化还有很长的距离要走。

    古人的尿性,是不大可能支持一个还处在理论化的东西的、哪怕是朱元璋也一样。

    蒸汽机的利用价值,只有在它真正实用化之后,才会变现。

    张异很快否定了这个想法。

    又将主意打到军功之上,只是他也明白,能够参与进北平守卫战那场国运之战,是他因缘际会。

    自己影响不到那么深远的地方。战争终究还是要靠徐达,常遇春还有王保保那样的人质践行。

    他左思右想,却没有一个能马上实现目标的办法。

    最后,张异的重点。终归还是落在政策改革和媒体之上……

    君王的需求和时代的需求,有时候并不是同步的。

    既然暂时没有能改变这个世界的东西出现,那就在稳固王权,讨好老朱的方面下点功夫。

    不过要执行这件事,注定又要和文官集团干上了……

    张异不由苦笑,虽然他并不期望这种结果的发生,

    却又不得不走上这条道路。

    该怎么入手,他陷入沉思……

    ……

    又是一年,年关将近。

    商人们如以往一般,开始准备做今年最后一笔生意。

    应天府,日月时报报社。

    报纸的分销商们,都在等着每年皇帝祝愿的头版头条。

    在不知不觉间,日月时报作为半官方的报纸,已经承载了许多发布消息的业务。

    许多地方官府,从日月时报上得到消息,甚至比公文快。

    “去给本相买一份报纸……”

    应天府的街上,随着报社的发展,报童这种职业也逐渐出现。

    胡惟庸正在去皇宫上今年最后一次早朝的路上,让人去买上一份报纸。

    作为每年大明最畅销的一期报纸,皇帝的发言依然重中之重。

    今年朱元璋的新年致辞,并没有多少新意。

    胡惟庸更加关注的,是皇帝展望中,关于新一年工作的重点。

    当朱元璋提到,改革进入深水区的时候,胡惟庸的眉头跳了一跳。

    这些年皇帝以改革之名,可是让他们这些人的权柄,一直在一点点消失。

    大家伙听到改革二字,早就有点过度反应了。

    胡惟庸也是如此,当皇帝提到改革的深水区,他的怒意不禁浮现在脸上。

    改革,改革,又是改革……

    一系列的改革,已经让他们失去太多太多,不过,他又笑起来。

    这也意味着,朱元璋失去更多的民心。

    “改革的深水区……是什么……?”

    皇帝并没有提这件事,他带着这个疑问,来到午门前。

    胡惟庸发现,大家的手头都拿着一份报纸。

    “胡相看了今天的报纸了?”

    “嗯!”

    “陛下这是春节,都不准备让大家好好过呀!

    这些年,大家一提起改革这两个字,就茶饭不思,也不知道皇帝会做什么?

    上次的摊丁入亩,这次呢……?”

    胡惟庸没有回答,因为他也完全摸不清皇帝的路数。

    ……

    “父皇,这个决定,真到了成熟的时机?”

    华盖殿中,朱家父子也在准备着今天的早朝。

    身为太子,朱标自然知道朱元璋对于明年工作的展望,他提起这件事,也带着一丝疑虑。

    “张异的提议,儿臣觉得不错,可是在现在执行,似乎不到时候!”

    朱元璋呵呵呵一笑,抿了一口茶。

    “他应该知道了他父亲的病情,这是准备,送给朕一份大礼!

    你说的没错,这件事其实还不到真正执行的时候,可就如朕推行黄册一样,其实已经可以从现在开始了……

    朕还有二十多年的时光,有足够的耐心,去推行这件事。”

    “那父皇为什么不迟一点再宣布?”

    “一来,是你张家弟弟等不了那么久……

    二来,是朕也等不了这么久!

    你还记得朕跟你说过,朕会用十年时间,将江南打扫得干干净净?

    大明迁都的规划,已经剩不下两年时间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