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给他们找点事,点爆空印案-《大明:爹,我不当天师了》


    第(2/3)页

    张异壮着胆子,给朱元璋一个提点。

    这是他认为老朱最苛刻的地方,他做事喜欢以己度人,所以将标准拉得太高。

    也是因为他这种自以为是的态度,所以导致后世的皇帝因为他的祖制腾挪空间不够。

    大明实亡于xxx,这句话经常用于万历皇帝,但有时候也会拉上朱元璋。

    说明朝亡于老朱,这自然是十分偏颇的说法。

    可既然有人点了朱元璋的名,他自然也有被人说道的地方。

    老朱并没有生气,他和张异在没有相认的时候,更难听的话都说过。

    换成别人说他,他大概会恼火。

    可对于张异,他知道对方没有坏心。

    “宰相不仅仅是是一个位置,他也是一份工作,这份工作既然自古以来流传至今,总归有他的道理!

    而陛下想去了这份工作,那工作量就压在自己身上!

    陛下不在乎,可您也要想想您的子孙受不受得住?

    如果他们受不住,那又如何?”

    张异继续引导老朱思索。

    朱元璋脑海中神光一闪,正要回答。

    张异呵呵笑:

    “我猜陛下的法子,是宰相的工作还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去干,成立一个类似中书省的内阁!

    不过这个内阁的长官,拥有宰相的权柄,却没有宰相的品阶……”

    老朱哑口无言,他的想法刚冒出来,张异就猜到了。

    皇帝有点恼羞成怒:

    “直接说结论……”

    “结论就是,没什么用!

    反正大明朝文官的实力,是历朝历代最高的……

    你一番折腾,其实就折腾了个寂寞!

    内阁权柄,不会比现在的宰相差,而且……

    甚至更大!”

    朱元璋听着,心里头堵着难受。

    张异这个结论给他一个暴击。

    “所以,朕废除宰相的想法,错了?”

    “错不错微臣不知道,历史并没有定论,也没有如果!

    只是微臣觉得,既然需求在这里,陛下这样瞎折腾,也折腾不出个什么来……

    属实是,白折腾!”

    老朱那个气呀,他当了皇帝之后,日日夜夜就想着怎么集权黄泉。

    动宰相这件事,朱元璋是认真想过的,可他的想法才萌芽,就被张异说得一文不值。

    他瞬间觉得张异,面目可憎。

    不过他气归气,他也知道张异为他省去了巨大的行政成本。

    一个政策的施行,尤其是动宰相制度这种事,不单单是要看他,而且还要对大明朝的延续有没有好处。

    老朱知道自己做过许多错误的决定,比如税收制度和宗室制度。

    既然张异说动宰相制度会引发一系列的动荡,他就必须想一想了。

    当然,张异也没说动了宰相制度,就一定是错的。

    至少老朱还没找到更好的,取代宰相这个制度的法子。

    这件事朱元璋先放到一边,他问张异:

    “你说朕的性子太过极端,那朕可因为这个性子,做过什么错失?”

    “可太多了……”

    张异脱口而出,发现皇帝怒视自己,赶紧改口:

    “其实也不多……”

    朱元璋没好气:

    “说重点!”

    “其实陛下的性子极端主要表现在两件事上!

    第一件事对内,您对自己的能力太过自信,所以总觉得自己能处理好一切。

    所以您下了某个决定,就生怕子孙违反了您的决定,还非要定个祖制……”

    这也算是老朱的黑历史了,张异旧话重提,老朱心里可不好受!

    他就差对着张异说,在改了,在改了……

    张异没有在这个话题纠结,继续说:

    “对外的话,尤其是在税收制定上的话,陛下也不喜欢留余地!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说,陛下是逼着您手下人的人骗您……”

    朱元璋表情登时变得严肃起来,张异说的是什么意思?

    是指现在依然有人骗他?

    “伱给朕细说!”

    张异问皇帝:

    “陛下,听说过空印吗?”

    空印?

    老朱愣住,这件事他确实没有听说过。

    “虽然大明现在,已经出现了一部分以物和银折算税收的例子,可在许多地方,依然以粮食纳税!

    按照陛下原来的规矩,每年各布政司、府、县都要向户部呈送钱粮及财政收支、税款账目。户部与各布政司、府、县的数字须完全相符,分毫不差,才可以结项。如果有一项不符,整个账册便要被驳回,重新填报,重新盖上地方政府的印章。”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