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徐达隐约也意识到这个问题。 “文官,无论举荐也好,科举也罢!只要这套制度存在,天下英杰皆可入选,这就保障了文官集团一直有新鲜血液注入,人才辈出…… 可是武将不同,皇上封了那么多勋贵,这些勋贵的后代,大概率也是要继承爵位,进入军中的…… 可是,谁都不能保证,后辈会拥有父辈的能力,未来大明的武功情况肯定会越来越差……” 徐达想反驳张异,但想想他的话其实是有道理的。 连至圣先师孔子的子孙,都混成那副德行,他们这些武将的子弟想来也好不到哪去? 别的不说,就说校场上的常茂…… 徐达想到此人,就不由头大。 常遇春何等英雄,却生下这么一个儿子。 张异无意中开启了一个话题,让徐达十分感兴趣: “你不看好我大明军队未来的表现?” “一两代内问题不大,但三五代,勋贵一脉必然衰败…… 陛下大封功臣,固然是好的! 类似徐叔叔这样的功臣也该能福泽后辈…… 只是,如果类似常茂这种人,只因为他是常遇春的儿子,未来的郑国公,就能独领一军! 对于跟在他身后的军人而言,这是何等悲哀?” 张异和常茂的矛盾举世皆知,他以常茂为例子,徐达并不奇怪。 “陛下对文臣多有戒备,文武分治,是陛下的平衡之术! 只可惜以勋贵为根基,注定是镜水月……” 张异说到这里,校场上的训练停止了。 徐达意犹未尽,但此时该他去总结和点评这些人了,他留下一句等我,然后忙活去了。 台下那些勋贵子弟,此时才发现台上多了个人,还是个道士。 “是他!” 人群中的常茂,一眼认出张异。 三年不见,常茂对张异的恨意依然没有散去。 这三年来,张异的名字也不曾陌生,这一切得益于老常,他揍他的时候,没少把张异给搬出来。 张异就是老常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那家伙出关了!” 当年的勋贵子弟中,许多人已经成年。 他们知道张异,也知道那个流传京城的八卦。 “啧啧,这小子艳福不浅……” “那个蒙古郡主,放着秦王妃不当,却白白给这臭道士羞辱了……” 勋贵子弟们窃窃私语,张异自是听不到。 可是,朱樉回头,冷冷看着这些人。他们登时噤若寒蝉。 朱元璋的几个孩子,朱樉的性子狠,这些勋贵子弟也怕他。 “谁再敢非议我张家兄弟,本王就对他不客气……” “是张真人!” 朱棣和朱棡也发现了张异,表情兴奋: “张真人!” 朱棣用力挥手,兴奋大叫。 能在校场中训练的,大多是勋贵子弟。 眼见张异跟几位皇子关系这么好,也是侧目。 尤其是常茂,他红着眼,很不服气…… 自己的姐姐是太子妃,自己是太子的小舅子,可朱樉他们跟他却不见得多好。 “有什么了不起!” 常茂嘀咕了一句,却见徐达已经拉着张异的手,将他带走。 其他人自然不敢跟过去,可朱樉他们不怕。 几位皇子跟着徐达去了他们常去的小院子。 徐达让人配了点酒菜,拉着张异坐下: “你再聊聊刚才的事……” 他看了一眼进来的几位皇子,示意他们关门,然后坐下。 “聊什么?” 张异看了这些皇子一眼,故意询问。 徐达将刚才他说的内容说了一遍,张异呵呵笑: “难道不是?” 不管徐达再豁达,人皆有立场…… 封侯拜相,无非也是想福泽后世。 勋贵集团的没落,是历史的必然。 土木堡事件最多算是一个导火索。 “本将军并不关心后辈如何,如果后代不行,就让他们当个太平爵爷,我问你的是,关于文武制衡……” 徐达的格局,终归还是比张异想象中高。 他真正询问的问题,不是关于勋贵制度,而是大明目前整个武将集团的选拔问题。 但张异一时间,也很难回答这个问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