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而对于富户来说,至少目前也不算刚需。 可是在海南这地方就不一样了,只是出于台风的威胁,想要建设一些坚固高大的房子,水泥还是有作用的。 在龙虎山这两年,关于水泥的配方,早就被龙虎山研究出来了,龙虎山大量的建筑,后期都是用水泥作为粘合剂。 大概率,他还是会回去当他的御史中丞。 他在海南种橡胶,本来闲着也是闲着。 皇帝的想法,每每出人意料。 不过,好像也说得过去。 “没错,那是水泥!” “张家弟弟发明了叫水泥的东西……” “老夫我这是陪着儿子前来琼州,为玄武军南海舰队寻找一处落脚之地……” 三层楼看起来不算什么,可是占地一千多平,总计三千平的楼房,在古代可不多见。 这些橡胶地,直接被朝廷划为皇田,普通人不得染指。 “你是章存道?” 章存道没有卖关子,回答: “秦王殿下!” 张异将几个人引入导管之内,宋宗真连忙让人奉上茶水。 “那小子在做什么?” 大明朝海岸线很长,倭寇除了浙直一带,福建,广东也会时常受到倭寇侵扰。 如果按照这个要求的话,玄武军的选择,只能在东部,与内地呼应。 “章存道的奏疏中,好像也提过这件事,他说龙虎山的道人,发明出一种独特的粘合剂! 朕没想到呀,这效果如此好,标儿,回头你派老二去看看! 如果好,这水泥的工厂,给朕开起来!” 这些人来到,给张异的工作带来不少便利。 朱元璋只当这东西是小发明,并不上心。 十月的应天,已经开始有了入冬的趋势,可琼州那边,压根没有冬天。 张异并不怎么热心推广这玩意,因为它的作用说大也大,说不大也不大…… “章先生可觉得,我这道观与其他道观可有不同?” “将军可以跟当地的渔民学学经验,这里的房子地基,要做得深厚一些,至于卫所的建筑……” 好在大明如今的条件,吃水太深的大船也不需要多少? 张异给章存道指出全岛最有可能存在天然深水港的地方,让他参考。 章存道虽然没有见过张异,却没少听见关于他的传闻,显得也是毕恭毕敬。 皇帝挺够意思,最初移民的一万百姓中,有不少人是匠籍的工人。 只是因为自己忽悠他去当了水军,此人自然逃过一劫。 “这墙与墙之间,似乎不是用黄泥粘接!” 水泥这种东西的配方,他都不稀罕当成秘方卖钱,所以无所谓保密。 龙虎山上下,会做水泥的道士不少。 大移民! 朱元璋能做到这一步,远远超出张异的预料。 内地飘雪的时节,他在琼州依然热火朝天的搞基建。 人比人,气死人呀! 原来章先生被调任到广东,那就不奇怪了。 “嗯?” “章存道,见过小真人!” 父子二人在一个地方,皇帝就不用担心出问题吗? 这除了强调皇帝对章溢的信任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原因。 简而言之,只用黄泥巴建成的砖瓦结构的房子,在台风来临之时,都是考验。 在张异看来,如果只从实用的角度来说,就算老朱意图染指南海,也不该将玄武军的落脚点设在这里。 “怎么会把舰队的选址,设在琼州?” 既然如此,自己就不客气了。 “小真人就不好奇,为什么本官能陪着存道过来?” 十二级台风估计也没问题了。 他心情有点复杂,这玄武军南海的驻地,好像比他家都好一点。 十月,初八! 朱元璋于皇宫,御书房。 如果按照原来的历史轨迹,章溢现在坟头草都三丈高了。 这些工匠在张异的带领下,很快将宿舍楼给做出来。 “这个朕知道!” 章溢换了个称呼,张异才惊觉不对劲,对呀,张异为什么能陪章存道过来。 朱元璋一愣,造高楼不奇怪,可是这么快? 朱标将一份图纸交给朱元璋。 在张异不知道的地方,朝廷也在儋州、万州等地,种植了大量的橡胶。 普通老百姓,压根用不起。 他低头沉思。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