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洪武五年的这场北伐,不再是明军在汉家人固有国土之上的战争,而是深入漠北,一举清扫蒙古王庭,解决蒙古人的大战。 这是汉唐都未曾完成的历史功绩。 此战若成,朱元璋只凭武功一项,就可以坐稳千古一帝位置。 大明从出征以来,一直非常顺利, 明军分成三正二奇兵的的战略,中路徐达,东路李文忠,西路冯胜,稳扎稳打。 其中二月,朱标的娘家舅舅蓝玉,分别在野马川战胜王保保,打得他们败退连连。 老朱让朱标将前边的战报都拿出来,怎么看明明都不太可能战败。 按照原来的战略,三路各5万人,以中路为正,东、西两路为奇,奇正并用,三路合击。中路以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出雁门关,说是急攻和林,但实际上却缓慢进军,诱使北元军南下作战以便歼灭…… 朱元璋脾气虽然暴躁,可是用兵的话,他是十分稳重的。 这场北伐,当初他是不同意的,后来经过徐达奏请,他和徐达反复确认过,老朱认为没有问题,才同意了这次北伐。 “不可能呀,我大明军队,不可能会败! 胡惟庸闻言,关心道: 老朱上前,抢过对方送走的军报,打开一看。 “咱们是不是深入漠北太远了,要不要等等文忠?” 沐英虽然带回来许多物种,可沐英并不熟悉这些物种的利用价值。 十日后,他们没有等到前线的溃败,却等来大捷。 冯胜的西路军,虽然一开始徐达并不算看好,但进展也十分顺利。 “战机转瞬即逝呀,将军大人……” 说完,他剧烈咳嗽起来。 老朱放下心后,终于有心情拿起已经送到多日的一本书。 朱元璋的脑子,嗡的一下炸开。 皇家的试验田,比张异道观的药园子,大了百倍。 徐达咬牙,定下主意。 “朕已经提醒过徐达了,也许,他会小心处理!” 可依然算是蛮荒之地。 “本相明白这个道理,可这一次北伐,是我大明定鼎之战,老夫肯定要见证这场胜利之后,再想其他! 他自己也明白,自己和过往那些名将,终究还是差了一些。 “李相,您……” 他来了兴致,让人备了一些酒菜,在外边赏月。 这本书有张异独有的风格,就是带着大量的插画。 而且有个问题,当徐达他们进入漠北之后,情报的传递更是慢了很多很多…… 不过,他依然恭敬谦卑: 大明三路大军,他所率领的中军,势如破竹,打得王保保抱头鼠窜。 “朕不知道用了多少手段,都没将这小子骗下山,沐英一船橡胶,这小子就喊着要下山! 橡胶,真有那么重要?” “真的败了……” 标儿,还有军情吗?” 可一般的军报,并不需要八百里加急。 琼州,算是彻底的蛮夷之地。 五月十五。 朱元璋翻开一看,马上变得不淡定了。 如果是八百里加急,大概也需要三四日。 他想到的最好的一个办法,就是将一支水军总部,设到琼州上去。 “如果未来出海,南边也是个不错的出海口…… 朱家父子面面相觑,心中同时升起不详的预感。 朱元璋处理完手中的事务,难得转头看了一轮明月。 “陛下,急报,急报……” 他心中不详的预感,变成了现实。 朱元璋翻阅下来,对这些植物基本有了深刻的认识,他大喜过望。 朱元璋听劝,尤其是张异重视的东西,他肯定会更加重视。 …… 大明的后勤总管,能在自己任上见证历史。 这里种过占城稻,马皇后亲自管理。 朱元璋除了番薯土豆,最为看重的就是陆地…… 朱标闻言苦笑,张异虽然喜欢聊天,但也不是谁他都信得过。 哪怕有当地人的指点,可是这些物种离开原产地之后,来到陌生的大明,并不一定适应。 李善长接到朱元璋的旨意,满是愕然。 朱标未来继承皇位,也该培养自己的势力。 “一切都要仰仗李相,没有您,胡某不敢想……” 等北方大捷,本相趁着陛下高兴,会举荐你的……” “李相,学生帮您处理吧!” 老朱对蓝玉的表现十分满意,大明如今的公侯,终归是自己的班底。 “今日是何时?”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