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滴血认亲和血型,输血的可能性-《大明:爹,我不当天师了》


    第(3/3)页

    只要我们能找到方法,给失血过多的人补充血液,就能提升某些病人的成活率……”

    张异将自己的设想说出来,刘基瞠目结舌。

    他上次听说过这种神奇的医术手段,还要追溯到传说中华佗的麻沸散和刮骨疗毒。

    如果张异能研究出人给人输血的医术,他在华夏医学史上的位置,肯定不会比华佗差多少。

    可刘基也听得出来,这似乎不容易?

    “不容易吗?”

    “嗯,想要人给人输血,需要解决两个问题……”

    很显然,张异早就想过这个问题。

    所以刘基一问,他马上有了答案。

    “第一个,自然是血液的配对问题,如果血型不一样的血液混在一起,是能要人命的。

    阴血不与阳血混,混沌诸血皆相容……”

    张异将血型的配对原则以歌诀的方式说出来,

    浅显易懂,徐家丫头赶紧记下来。

    “虽然阴、阳、阴阳和混沌四种血型,还有其他出现几率很小的特殊血型,目前还没有办法将区分血型的制剂区分出来!

    但滴血认亲的办法改一改,却可以用来确认两个人的血液能不能融合!

    如果不能融合,将血液送进去,会死人的……”

    “为什么?”

    “红细胞膜被破坏,血红蛋白从红细胞内流出的反应……”

    关于细胞的说法,其实在《十万个为什么》里有提及!

    不过这套神书,并不是所有人都看过,张异干脆将血循环的理论和关于细胞的知识简单科普一下。

    众人露出懵逼的表情。

    “显微镜片的打磨,要提上日程了呀!”

    张异知道,想让古人接受这么超前的知识,是很难的。

    关于生物医学,很多都是建立在解剖学的基础上……

    人死为大,死有全尸,这是古人最基础的三观之一,

    没有特殊的情况,古人很少会去研究尸体,更不要说研究人体血液的运行规律。

    古籍中少数的关于人体的研究,要么就是一些名医,要么就是那些好奇宝宝的道士偶尔得之的。

    想要形成一套理论,太难了。

    好在他不用,他假借神仙的名义,就能给自己的理论找到合理的出处。

    这大概就是道士这个身份带给他最大的便利。

    “回头贫道将显微镜打造出来,给你们看看……”

    能打造出千里镜,显微镜就不是太大的事。

    不过更加麻烦一些而已。

    他这句话已经说过好几次了,也没人将他当回事。

    刘伯温问:

    “另外一个条件呢?”

    “是怎么把血送进去……”

    输血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张异记得从人类第一次完成输血的动作,到稳定的掌握输血的手段,整整走过了四百年。

    “想要将血液送入人体,需要三件东西,输血的容器,导管和针头……其中最难的就是针头……

    这涉及到极高的制造工艺和橡胶的发现,还有……”

    张异说到一半,意识到这些人也听不懂,干脆不说了。

    “你的意思是,此事也是无解……”

    “倒也不是无解,就是现有的输血条件,不稳定罢了……”

    张异回想了一下自己手中掌握的东西,针头,针筒和针管三件套中,针头的工艺是最难的……

    想要制作出后期那种一次性的针头,或者哪怕是反复使用的针头,都不是手工能轻易做出来。

    不过若说没有下位替代,也不至于。

    最早用来输血的针头,就是鹅毛制成的……

    这大概是两百年后的事,而第一根金属空心针管的诞生,又是一百年后。

    成熟的针头工艺,要求非常高,在古代的条件下几乎不太可能造出来。

    这才是关于输血和注射最难的地方。

    就如造枪比造大炮难一样,在这个没有工业化的时代,

    微小的东西制造,就是这么不容易。

    不过张异觉得,自己应该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