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避避风头? 张异不解得看了老朱一眼,朱元璋道: “想想你得罪了多少人,还当街杀人…… 你真当自己无法无天了?” 张异闻言笑起来,被黄和提醒,他才记得一件事,那就是从某种程度上说,他几乎把朝廷中能得罪的人都得罪光了。 杨宪不说,胡惟庸和常茂的冲突,约等于淮西帮的人他也得罪了,加上宋濂的事,嗯…… 确实有点头疼。 朱元璋继续说: “当初老陌教你一点防身的功夫,你倒好,杀起人来连眼睛都不眨一下。 你应该感谢陛下,他这次在宫里直接将事情定了性,若不然,真去了大理寺,你少不得也要被扒一层皮。 这朝堂对你家有想法的人难道还少? 我看呀,你最好还是回一下龙虎山,避避风头才是。” 张异摇摇头: “越是如此,我越应该留在京城。 那位好奇心很重的陛下,此时目光应该落在小道身上了。 有他看着,其他人才会投鼠忌器。 我若真的去了地方,人家要弄死我,可能并不需要太大的气力!” 朱元璋的提醒,也让张异小心起来。 虽然他杀人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预案,大概率能脱身。 但这个世界最不缺的就是意外,他这次确实也冲动了,所以以后行事,总要三思后行才行。 不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张异也不认为他的冲动,是一种错误的行为。 不过这些事他并不想解释,黄和的劝诫也是出于好心。 朱元璋闻言一愣,旋即陷入沉思,张异这句话其实也间接表明,他制定下来的秩序,在出了京城之后,可能就不太行了。 地方和中央的争权夺利,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君权和相权之争的战场。 怎么保证自己的政令能执行,这件事十分重要。 而另外一件重要的事,那就是如何绕过官僚和地主乡绅,收获民心。 “如果你需要帮助,可以尽管和叔叔说。 我能帮上的忙,一定会帮的。 不过作为过来人,我还是要提醒你一句。 陛下能如此处理,其实已经十分公平了,你想要的公平,太过天方夜谭。 我劝你不要冲动行事,最后害了龙虎山上下。” 张异无声点头,黄叔叔也看出自己心中的不甘…… 他并没有解释什么,他对于李氏的承诺,只是给自己立个目标,他并不急于完成这个目标。 “对了,说点高兴的事!” 朱元璋想起今天自己收到的奏疏,也露出欣喜之色: “我在北平买的地,都种上你说的占城稻了,确实可行…… 虽然还不确定收成如何,可是从长势来看,北方种水稻这件事,可以推广开来了! 回头我打算找路子将此事上奏朝廷……” 北方能种水稻,这件事提前百年出现在华夏的土地上,确实是一件值得欢喜的事情。 张异心中的郁闷,也被老朱的喜悦感染。 民以食为天,在农耕社会,粮食的生产就是一切的基石。 莫小看这提前百年的变化,这种微小的变化,是有可能改变大明哥国祚的。 “我准备加大力度,再多拿一些土地…… 以后若是都城北迁,我黄家也算是地方望族了!” 老朱在这说话的时候,仿佛已经忘记了他是个皇帝。 老农民圈地的快感,别人是无法体会的。 “以后黄叔叔就是北平的沈万三……” 张异给黄和拍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马屁,沈万三家族将周庄经营得风生水起,在江南商人圈子里也算是一桩美谈。 提起沈万三,张异还有些奇怪,这货被抄家了吗? 张异身在市井,消息闭塞。 不过海盗案带来的风雨,血腥味还是吹来京城。 这件历史上并不曾出现的大案子,每天都还有人因为它而死。 他出门的时候,偶尔还能从市井百姓口中,听说谁又被带走,砍头了。 “沈万三?” 朱元璋也记起这个人,这胖子被自己收编之后,确实给他提供了不少情报。 该收网了…… 老朱若有所思,口中却笑道: “承你吉言,这海盗案的风波,还是亏了你让我早点停了海上的生意,且我早早将生意布局到京城,才躲过一劫……” 张异看了老朱一眼,心想这恐怕没有黄叔叔说得那么简单。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