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你细说!” “这次如此大规模的俘虏倭寇,都已经数千人了,其中属于沿海百姓落草为寇的,差不多也有大几百人吧? 这些人如果落在官府手里,恐怕有许多人要被牵连出来! 从山东到广东,沿海一带的渔民,多有出海的传统,不少百姓在海上落草为寇,这也是正常之事! 尤其经过元末的混乱,甚至不少地方豪强,也在海上养着自己的人,这些人通过海上贸易,赚了不少钱! 可人心不足,总会有一些人在海上久了,喜欢干点别的营生……” 张异偷偷看了朱元璋一眼,发现他表情未变,继续说: “这些人若是只做海贸也就算了,很多人干脆跟倭寇勾结,回来欺凌沿海的百姓……” 朱元璋点头: “此事我明白,这些人罪该万死。” 他表态之后,张异终于松了一口气。 “所以呀,这些被俘虏的海盗就成为了某些人睡不着的原因…… 如果这些人都是张士诚和方国珍的旧部还好,就怕里边有不少人,是江南那些富户养的兵马! 他们若是透露出一丝半点消息,恐怕…… 这情况就非常不妙了!” 朱元璋眼中神采爆发,死死盯着张异。 这孩子说的问题,正是他刚才和朱标讨论的问题。 张异能想到此处,让他高看张异一眼。 在大部分时间里,张异在朱元璋眼中,就是一个得了仙缘,能窥视未来的人。 不过张异也说过,未来是存在无数的可能,他只能看到一个大致的趋势。 且因为人事的改变,他看到的未来也许不会发生。 在这次海防大战上,朱元璋就改变了张异能看到的未来,也就是说,他对于这一段的后续是无法预测的。 但张异能想到跟他一样的问题,证明这孩子在某些方面,其实也很有天赋。 他问: “你是说,此事会牵扯到朝中许多官员?” 张异点头道: “沿海出身的官员,我估摸着都会受到影响…… 倒不是说这些人也勾连海盗,可是某些地方上,当地百姓出海已经是常态,地方的豪强地主,早就习惯了这种生态! 以宗族和乡绅维系着基层关系的华夏,哪怕什么都不做,等那些乡亲求到他们头上的时候,你说他们帮不帮? 这些人,毕竟是他们乡亲,族老、宗亲……”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他的手抓在椅子的扶手上,指尖有些发白。 “所以,这次江南那些富户估计要出事了……哪怕只是牵扯出一些人,以陛下的性格,牵连是肯定少不了了! 江南,要血流成河了……” 张异道出来的,正是藏在朱元璋心中的计划。 老朱没有接话,算是默认了张异的猜测,这一点,让一直观察皇帝的太子朱标心惊不已。 父皇对江南的富户绝对算不上友好,南方的地主阶层和老朱的关系本来就紧张。 上次见证了江南富商的富贵,又从张异口中知道他们逃税的消息。 老朱早就给他们准备了一把刀,只是没有由头落下。 这苏州府和胶州的事情,恐怕就是引发这场风暴的导火索。 朱标忧心,他只希望这次抓过来的海盗,真的就只是张士诚的老部下在搞鬼。 可是他自己也明白,这几乎不太可能。 京城,暗流涌动…… 有不少人从沿海各州府派人入京,求见朝中大员。 检校早就将这些人的动静,一一记录。 甚至,父皇本人对章存道的敲打,就代表他预见了可能存在的隐患。 只是,世事难料。 可能连父皇自己都想不到,他给的诱饵会招惹来如此多的海盗和倭寇。 而胜果太过巨大,也让这两次战斗有了大量俘虏。 如果不是什么都很顺,能让江南富户寝食难安的,出现大量俘虏的事情也不会发生。 这牵一发动全身,就导致了一场风暴已经到了爆发的边缘。 不同于僧道纳税事件,那件事说白了就是儒教的读书人对僧道二门的骑脸输出。 这场风暴,却很有可能会让某个群体,夜夜难寐。 “难呀……” 朱标望向远处,那是东边沿海的方向。 在他们讨论着江南富户的下场时, 苏州府的百姓们,正如过年一般,看着官兵押着一些奇装异服的日本浪人,奔赴刑场。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