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大明:爹,我不当天师了》


    第(3/3)页

    “宋先生,你不在朝天宫修书,今日怎么有空跑到我这里?”

    刘伯温正在处理事务,手下御史通宋濂来访。

    他放下手中的活,去接待宋濂。

    等让其他人出去,只有两人的时候,刘基开口询问。

    宋濂是个做学问的人,修书这件事事关重大,他本不应离开。

    而让他连自己回家都等不了,那肯定有要事。

    “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我听说你们前阵子递上去的方案,被否了?”

    刘基听到这件事,无声点头。

    关于给读书人部分特权这事,是代表他们这个阶层的根本利益。

    虽然方案不是刘基提的,可大家都自觉拥护这份方案。

    朱元璋并非刚知道那份方案,本来按照宫里传出来的消息,皇帝也有心提高士子的权力。

    这并非皇帝好心,而是这件事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

    新朝初立,目前皇帝面临着一个很麻烦的问题。

    那就是因为南北榜也好,还是其他事情也罢,有大量读书人拒绝入朝为官。

    其中的原因虽然摆不上台面,但二人心知肚明。

    元朝对百姓可能不好,对儒家或者说整个官员阶层,其实还不错。

    因为蒙古人治天下的理念,就是你给我把税收上来,其他的我不管你……

    这等于给了基层官员很大的权力空间。

    他们盘剥百姓,朝廷不怎么管。

    对于百姓而言,他们可以恨透了腐败的朝廷,可作为既得利益者的官员们,是怀念前朝的。

    尤其摊上老朱这么个抠门皇帝。

    所谓的特权,其实就是朱元璋在抓吏治的时候,在别的方面对读书人的补偿。

    这是他们应得的!

    至少宋濂也好,刘基也好,他们认为如此。

    但现在,皇帝否了这件事。

    “可有转机?”

    “估计凶多吉少,陛下对我等的防备之心,实在太重了!

    如此下去,非朝廷之福!

    这天下确实是朱家的天下,可治理天下的人,难道不不需要安抚?”

    宋濂说出这番话,却是让刘基吓一跳。

    此等大逆不道的言论,却不该由宋濂口中说出。

    这房间里的话,但凡有一个字传出去,都是大祸。

    刘基本能环顾四周,发现确实没人之后,才松了一口气。

    他其实明白宋濂的想法,这本质上就是一个君王与士大夫共天下的问题。

    你老朱家吃了肉,总要给士大夫们留一口汤喝。

    刘基也好,宋濂也好,他们可以甘守清贫,两袖清风。

    但站在士子的角度上,他们却不得不为读书人这个群体去争利。

    “宋老,今日你怎么一身火气?这不像你……”

    “还不是给龙虎山那个小道士气的!”

    宋濂没好气地回了一句,刘基哑然失笑。

    他们这些人都和张异有过交集,除了许存仁,大家伙跟张异的交情不好不坏。

    但对于张异的能力,他们还是认可的。

    宋濂将今日的事情再说一遍,刘伯温也没想到那本风靡应天的画册居然是出自张异之手。

    这小子的本事不说,手段倒是层出不穷。

    不过当说到僧道免税的事情,刘基也笑不出来了。

    僧道税收的许多问题,放在以前的时候,他们早就习惯了,也不觉得是什么问题。

    可问题就在于,在他们求不得的时候,那小子的话扎心呀……

    宋濂的意难平,就在于他认为读书人应该凌驾于其他阶层之上,但张异却告诉他,

    其实并不是。

    “所以,这就是送老夫子的心魔?”

    “心魔谈不上,不过老夫倒是可以以此跟陛下说道说道!”

    想通了自己心中的疑惑,宋濂起身就走。

    他回到朝天宫,却正好看到张异准备回去。

    “宋先生……”

    张异远远朝着宋濂打招呼,宋濂只当看不见。

    他的动作,落在张异眼中,他一愣,旋即笑起来。

    “真生气了呀!”

    张异也不以为意,转身就走。

    而进入小院的宋濂,径自走向自己的桌子。

    他让人研磨之后,开始给皇帝写奏疏。

    “以史为鉴,前朝实亡于僧道……”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