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五年……” 邓仲修老实回答他的问题。 “我这几日要在永寿宫主持修建封神台一事,你跟在我身边听候差遣!对了,为师这里有龙虎山的秘术一卷,回头你学一下,不懂的问我……” 邓仲修被这突如其来的幸福感淹没,他在应天当了一年不务正业的道士,终于要得师尊传授正法了吗? 五年了,他这五年过得不容易呀! 尤其是这一年,虽然过得也算充实,可跟着张异师弟,自己总觉得自己就不是个道士。 “多谢师尊!” 邓仲修跪在地上,朝着张正常三跪九叩。 “师兄,你好好学,他日,身后这座道观,你说不定有机会主持!” 张异回头,指着背后的永寿宫,勉励邓仲修。 邓仲修吓傻了? 那永寿宫虽然没有经过老朱扩建,但也算是一座大道观。 这差点就比得上龙虎山的道观,让自己主持? “谢谢师尊,谢谢师弟!” 邓仲修明白,这是自己一生最大的机缘,赶紧跪在地上,三跪九叩! “自家人,不用这样!” 张异在龙虎山跟谁都不熟,唯有邓仲修跟了自己一年,算得上是亲密之人。 他拍着邓仲修安慰对方,邓仲修默默点头。 “回头,你师弟有些想法,你来负责执行! 身为一个主持,首先就要学会将道观的事情巨细无遗地打理清楚!” 张正常开始摆出师父的态度,敦敦教导。 邓仲修认真学习! 几日后,初十! 老张和邓仲修几乎就泡在永寿宫不出去。 张异推举的人没错,张正常用过邓仲修之后,却发现自己这个小徒儿确实有很大的潜力。 他虽然年轻,可执行自己的命令一点都不差。 且对于老张有些不合理的行为,他也能提出中肯的意见。 老张配合工部的人搭建封神台,修缮道观的事情,却交由邓仲修负责。 事实上小邓师兄完成得特别好,他为人和善,跟工部的官员处得也不错。 除了修缮道观,为永寿宫封神预热也是邓仲修需要负责的一大内容。 按照张异的说法,这叫提前给永寿宫引流。 张异引流的方法千奇百怪,但最为重要的法子,就是搭台唱曲。 道观自己出钱,请了应天府最好的几个戏班子,一天十几个时辰轮流唱曲。 古人缺乏娱乐活动,戏班子搭台,这不亚于后世爱坤举办演唱会…… 这种平常百姓根本没有钱去听的娱乐活动,竟然是免费! 且那些唱戏的班子,可不是什么野路子,而是最好的戏班。 一时间,永寿宫人流涌动,一座难求。 在这种情况下,张异提议的管一顿午饭,更是将群众的热情发挥到极点。 听曲什么的不重要,吃饭这种事在什么时候都是大事。 尤其是永寿宫的午饭,虽然也是简单的肉粥,但发现粥里有油星和肉末的时候, 大家伙对龙虎山的好感,瞬间爆棚。 “还是天师家的人好呀!” “那可不是,虽然平时也有善心人施粥,可那粥水就跟水一般模样!永寿宫的粥,竟然还有肉末和油,还有咸味……” “不愧是传下种痘法的神仙世家……” 听着小曲,吃着吃食。 百姓们的心呀,那是美滋滋的。 连带着,跟着戏班子的角哼唱一曲“小张呀,你坐下,老君给你唠唠心里话……”也变的有滋有味。 这情况传回宫里,朱元璋父子看着检校的报告,登时哭笑不得。 张异仅仅用这一个手段,张家在民间的名声便涨了十倍。 最关键的是,张异一直孜孜不倦宣传皇帝乃是玄武转世,这名声随着那唱词也传遍应天。 朱元璋心里也是美滋滋的。 虽然他对所谓的转世说嗤之以鼻,可是帝王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正统性和神秘性。 古有高祖斩白蛇。 历代君王出生,动不动要搞出什么异象。 大家伙这么热心搞封建迷信,不就是为了提高正统性? 可是所谓的君王异像,很多都是史书里记载,留给后世人看的。 哪怕官方宣传的许多事情,百姓也习惯了,爱听不听。 但这河南唱词的流传度就不一样了,通过有趣的方式,夹带私货,这是张异说的传播学的最重要的内容。 朱元璋通过检校的打探,对张异引发的结果,可谓是非常满意。 “人心可操弄,张家弟弟做到了! 且比起他说的三国的潜移默化,这唱词的力量更为强大! 这只是短短几日,城中尽是诵念药王太上的声音,父皇的生祠,百姓也在偷偷供奉……” 君王神化,乃是历代君王的常规操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