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而是选择上了马车。 半个时辰之后,许存仁出现在御书房,交上一份奏疏。 “考试的结果如何?” 朱标伏案写着什么,皇帝从奏疏堆里抬起头。 “效果很好,至少在算学上,学生成绩进步很快!” “很快……哼! 是指到现在六十分以上的人,只有三个吗?一群从全国各地选上来的人才,考不过一个小道士?” 许存仁有些尴尬,道: “皇上,卷子都是那个道士出的,他不写一百分已经算是他演技精湛了,且陛下…… 毕竟这算学才刚刚普及开来,咱们也不能要求更多! 国子学已经算好了,臣相信各州府的情况会更差!” “哼!” 朱元璋回给许存仁一个冷哼,算是他猜中了。 “国子学之重任,除了为国家培养人才之外,也要成为天下各州府的表率,咱们这套经验成功之后,就可以推广了! 百分制这种考试方法,臣执教多年,确实没有想过考试还能这样? 考试,给分,学生可以直观看到自己的不足和别人的差距1 国子学内的学习氛围,因为这考试制度提高了三倍有余! 臣认为这套法子,可以往下边州府推广,配合算学课本的小学,中学,初中三级的分级方法。 大概用十年,算学这门学科的架子就可以搭起来了!” 老朱点点头, 十年能把一个学科的骨架搭起来,也算是非常快了。 他满意点头,同时道:“只可惜,这套方法只适合算学,若是能以分数作为参考,考核经学一定更好!” 传统科举和考核,靠的是学生的文章,文章写得好写得坏,有时候也是极为主观的东西。 一个学生的文章,放在这个老师这里可能不行,另一个老师评价又会高上许多。 除非是那种比别人高许多的天才,大部分学生,其实也不太能把握自己的水平。 “陛下,其实也不是不可!” 许存仁笑道:“以前微臣也有过类似的感慨,张家那小子帮臣出了主意,臣也试着在国子学推行了两次考试,可行…… 以经学为主的百分考试,文章占四十分,其他题目占六十! 考题的方式各有不同,有判断言语之对错,有默诵经典之名句,有解释圣典,同样也有模糊不清的选择题! 臣这次特意将所有考生的卷子交给陛下,让陛下看看这种改革是否可行!” 许存仁说完,将他带过来的二百份国子学考生的试卷,呈上去。 老朱让人拿过来,放在桌子上,一个个翻看。 两百份卷子就是粗略翻看就要看很久,朱元璋却是一个个细细查看,一时间御书房里,只有他翻阅的声音。 一个时辰,在许存仁的老腿都站酸的时候,老朱终于看完。 “有些人基础不错,文章写得不好! 有些人文章做的不错,但基础很有问题,只是思路敏捷,或者擅长胡诌! 这考试方法有点意思,可以将学生的各种问题都反应出来。 知错能改,可谁敢说自己能三省吾身,就能看见自己的问题。 能通过考试发现不足,这种考试的改制,就很不错!” 朱元璋翻看完试卷,面露喜色。 他很少会如此毫不掩饰的夸赞。 “许存仁,你怎么看这种考试方式的改制,难道你想将它也加入科举?” “倒是不敢! 至少需要从长计议!” 许存仁赶紧表明自己的态度: “平时考核可以,科举臣觉得还要慎重考虑! 不过这种方法,确实值得推广,臣教学多年,已经很久没有见到学生们如此努力读书了! 尤其是那些功臣子弟,最近也铆足了劲读书,就是怕挨皇帝陛下的板子!” “太子,你如何看这种改革的方式?” 朱元璋转头问朱标,朱标想了一下回: “父皇,儿臣从刘先生那里听过那孩子关于小术和大道的讨论, 小处见大道,大概就是那孩子修的道,你看他提议的改革看似平平无奇,但组合起来,却往往能见大效果。 标点符号、阿拉伯数字还有这些改革,也是如此! 春雨润物无声,张家子这些改变,也在潜移默化,影响大势!” 许存仁和皇帝纷纷点头,同意朱标的观点。 张异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小术见大道。 他的一言一行,也在践行自己的道。 从种痘法开始,张异其实在用他的手段,一点点改变这个世界。 朱元璋父子是最为了解张异的。 可他们时不时也会怀疑,那个熊孩子,究竟是一个得了仙缘的熊孩子,还是一个游戏人间的谪仙? “你回去吧,朕再想想!” 老朱挥手,让许存仁离开。 许存仁谢过皇恩之后,转身离去。 “父皇,张家弟弟和孔讷,好像又要搞出什么事情?” 在孔府,张异和孔讷商量的那些事自然不会瞒过检校。 这家伙竟然利用算学入科举谋利? 皇帝一想到这事,多少有些意难平,不过他很快摆手: “随他去!” 月底了,再向大家求一波月票,喜欢本书的可以投个票吗,谢谢了!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