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是赤裸裸的分化之策,而且是阳谋,你知道了也无可奈何! 南方那些士绅看不上南北榜给北方带来的福利,可底层的、寒门的读书人可不一样。 所谓的故土难离,在利益面前一文不值,更何况是事关功名的事? 将本来应该是南方人和北方人的利益冲突,重新分割之后,所谓的反抗也变成无源之水! 这个政策的出现,让张异对深宫中那位皇帝的水平,心服口服。 “不愧是老朱,真厉害……” 张异对朱元璋的赞叹,真心实意。 有这条政策下去,大明的国运很有可能因此改变。 平衡南北,汉人归心! 大明也走在了更好的选择之上。 虽然南北榜一事,不可避免给张异种下一颗怀疑的种子,但终究给他压下去了。 “行了,你回去吧,有空记得来上课,你逃课太多,要是让陛下知道了你也少不了挨板子!” 许存仁心情不好,也懒得跟张异多说。 张异嘿嘿笑,南北榜一事估计是给许老吓坏了。 要是让外人知道南北榜也是他起的头,估计他回老家都要被乡亲们扔石头了! 张异从许存仁那里还知道一件事,那就是皇帝想要搬迁国子学。 他也明白,随着他干涉的历史事件增多,蝴蝶效应不可避免产生。 也许十几年后才会出现的国子监,很快就要出现在大明的国土上。 张异想起这件事,马上想起朱标。 “知道,先生再见!” 张异告别了许存仁,回道观。 看到道观门口的马车,张异就知道谁来了。 “黄哥哥来的挺早?” 等着张异的人,自然是朱标。 从孙氏身上确定大蒜素有效果之后,朱元璋父子对大蒜素的重视已经前所未有。 朱标今天是带着任务来的,就是为了带去更多的大蒜素。 毕竟皇帝的妃子还等着救命呢! “废话不说,你最近搞了多少大蒜素,我全要了……” “嗯,大概还有十几瓶,一瓶大概是一天的量,不过我大蒜没了,应天府的大蒜快被我买空了!” 大蒜这种东西并不是生活必需品,至少在这个时代是这样。 商品经济被朝廷打压,哪怕是应天这种地方,想要搞到大蒜也不容易。 张异和邓仲修只是个道士,没有其他门路。 自然搞不到太多的东西。 “回头我给你搞几千斤!” 为了活命,也为了好好利用大蒜素,朱标咬咬牙,答应了张异。 “张异,你有没有打算,将大蒜素当成一门生意去做? 我去了家书给父亲,他对这件事应该很有兴趣!” 朱标想打大蒜素的主意,张异想了一下,点头同意。 反正这东西放在他手里,除了装装神棍用来糊弄百姓,或者结交权贵,其实也用不到多少。 他又不想去走巴结高层的路子,如果从赚钱的角度来说,交给黄家父子运营也行。 如果他们父子信得过,以后自己鼓捣出来的玩意,也可以交给他们。 当然,前提是他们不耍心眼。 “这是你铅笔买卖的分红!” 朱标今天有备而来,早就准备好了一批银子。 “至于大蒜素,我给你投了一千两银子,今日再拿你这些东西就当抵消了,以后我从你这里拿一瓶大蒜素,如果是一用一瓶的小瓶,我以三两银子收。 如果是一瓶三用的大瓶,我以十二两银子收! 我黄家拿着大蒜素出去卖,多出来的利润,和你六四分成如何? 我们这边需要承担一些成本,所以厚颜多拿一些!” 朱标这么说,张异反而信了他。 商人在商言商,他如果大包大揽,将利润的大头交给自己,张异反而怀疑朱标的居心和身份了。 可是朱标给出的利润分配模式,算得上合理。 他需要朱标的渠道,朱标需要他的技术,两人一拍即合。 “回头,等我父亲回来,咱们在城里开个工坊!” 张异点头同意,二人还签了一张契书。 张异突然问: “朱兄,你家既然来京城,家里的生意也支棱起来了吧,我还不知道你家的布行是什么名字,在哪? 改天路过,也要照顾一下你们的生意!” 朱标愣住,发现张异正盯着自己,他笑起来: “你若好奇,改天我带你去,我们家的布行不难找,下次你去国子学上学的时候,说不定还会路过……” 张异对朱标的试探,被朱标轻易化解。 他又试探道: “大哥,我倒是有个好消息跟大哥说一下!”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