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然后又被根系微生物和有机质降解。 全国的植物学和土壤学专家集体给出了最权威的科学解释。 这是可以影响时代和国家命运的种子! 遗憾的是, 郭阳这小子没发表科研论文。 …… 苜禾1号引起了农业部的高度重视,开始紧急制定新的规划。 而这时候, 有关苜禾1号的消息不胫而走。 浙省、苏省、黑省、鲁省、蒙省…… 被各类盐碱地困扰的各省高层都四处打听着。 全国各地的目光再次向西北内陆的陇省小兄弟望来。 各种访问参观函件发来。 兄弟,我想来看看你! 上一次这种情况,还是两年前二十万亩盐碱地改良曾引起的轰动。 但那时候多是电话询问,并且很多省份关注了一阵就没有后续了。 只有同为西北五虎之一的疆省,从去年开始就在惦记着苜禾1号,并派出了访问团 这一次, 疆省兵团也再次最早行动。 兵团农业局畜牧处的唐勇站在苜禾的草场上。 偌大的草场没有草,只有新鲜翻耕的土壤。 嗅着泥土的芬芳, 他拨通了郭阳的电话。 “小兄弟,我到苜禾了,我看伱草场上光秃秃的,去年答应好的种子可以给我了哈。” “我跟着就带回去,回去晚了团场职工就把种下去了。” 另一边。郭阳暗自吐槽着,“都八九月份了,你种个劳什子的。” 这理由着实蹩脚,但他依然爽快的笑道: “唐处长,答应你们的,肯定给,但兄弟归兄弟,还是得按市场价算。” “多少钱?” “每斤100元。” 安静了会儿,唐勇才说道:“你抢钱啊?能优惠点不。” “你了解苜禾1号的产量不?” “没说这个啊,都说这玩意吃盐,是改良盐碱地的大杀器,所以才想着引进。” “怎么,产量也有什么说法吗?” 郭阳慢悠悠的说道: “经过初步测产,在旱作条件下,北方一年刈割2次,产鲜草3000kg,按4.5:1折算干草,亩产667kg。 在有灌溉条件下,北方一年刈割4次,产鲜草1.12万kg,按4.5:1折算干草,亩产超过了2.5吨。” “多少!!!” “2.5吨,你确定???” 郭阳自顾的说道:“错过了这村可就没机会了。” “买,我买。”唐勇咬牙说道。要真有2.5吨,这产量的苜蓿收益快赶上了。 “这种子可以留种不?” 郭阳此时正在苜禾1号的扩繁种子田,100亩地依然被打理得紧紧有条。 两年的时间过去, 种子田的隔离带也枝繁叶茂,带刺的绿篱更是超过了一人高。 四处更是设置了数个狗屋,监控也安装到位。 平时除了固定的管理人员,更是鲜有人来。 这里是苜禾最核心的区域之一。 听到唐勇打起了留种的主意, 郭阳笑了笑说道:“留种当然可以,只是种子会退化,草场更新最好还是从苜禾买良种。” “该你们赚钱啊!” “你们的行动也很迅速啊。” “其它省份想买种子都难咯!”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