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大元、大赵、大商、大隋、大魏,建立西欧、东欧、西亚、中亚的新体系,叫欧亚命运共同体。 同时在吸纳非洲诸国,进入欧亚非命运共同体。 非洲各国蠢蠢欲动,毕竟给的多呀。 倒是大洋洲和南北美洲诸国,参加了上海会议,算是重新开放市场给大明。 主要原因,这些国家和大明没有交集,也永远不会有战争的可能。 和欧亚国家不一样,这些国家和大明太近了,看看这次大明打印度就知道,距离大明这么近,要么耗死大明,要么就变成大明的奴隶。 非洲纯纯是有奶就是娘。 欧洲拉拢他们,需要给好处。 大明拉拢他们,也得给好处。 反正我们两边都不得罪,两边赚钱。 朱见漭用战争打开局面,缓解了国内舆论压力和金融危机,同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外交纷争,及时挽救了大明世界霸主的地位。 其实,在当今世界里,大明太过庞大,反而处处受制,打藩国吧,其他藩国会离心离德,不打吧,这些藩国越来越过分。 远远不如那些小国,苟住慢慢发展,有超过大明的机会。 大明就是个活靶子,立在这里。 想维持宗藩体系,藩国不同意。 不维持吧,藩国蹬鼻子上脸,非得从大明撕下一块肉来。 朱见漭及时亮剑。 打垮了藩国的嚣张气焰,同时缓解粮食危机,让大明能平安度过金融危机。 到了成化十二年,大明经济正在好转。 大萧条时代好算是熬过去了。 而大明的财政赤字数字也变得庞大。 因为,维持大萧条下的虚假繁荣,是需要朝廷花钱维持的,朝廷虽然没直接给百姓发钱,其实等于给发了。 为了尽量不饿死人,朝廷还限制供粮。 这两年大明也有意思。 除了吃的东西少之外,其他东西多得吓人,形形色色的商品,花花绿绿的衣服,遍地都是。 商品价格暴跌,便宜到了极致。 只要花钱,什么都能买到,除了粮食。 粮食却是限制供应的,家家户户凭户口本领取粮油。 粮食是大明的命根子,为了打击囤积居奇,所以收归公有,由朝廷收购并统一发放。 为了稳定粮价,朝廷是掏真金白银补贴的。 确实有人饿死,几乎很少,并没有大饥荒。 从成化九年到成化十一年末,一共三年时间,人均瘦了二十斤,整个天下都没胖子。 因为有胖子就会被举报。 没粮食吃哪来的胖子,肯定是私藏粮食了。 如果不喂牲口吃肉的话,肯定不至于饿肚子,家家户户能吃饱,也仅限于吃饱而已,吃得好肯定是想都别想了。 成化九年,朱见漭带头吃素,尚食局、光禄寺一概不许出现肉食,以海鱼为主。 除了养必要的战马之外,大明很少看见活着的畜生,因为大明禁牧了,从成化九年开始禁牧,不允许畜牧。 美其名曰是保护生态,其实是担心有权贵利用职务之便,给自己弄肉吃。 禁牧,支持海捕。 近两年,海捕成了最火热的行业。 前些年送都没人要的海鱼,现在遍布天下人的饭桌上,美太地区的海鱼,都被搬上了大明的餐桌。 靠着海鱼,大明度过了最难的三年。 因为粮食紧缺,填海工程在加快,且所有沿海城市都在填海,急需耕地种植粮食。 成化十三年,渤海省正式填海成功。 从景泰到成化年间,人均身高,跌了0.1厘米。 因为营养跟不上去了。 以前大明是肉食自由,猪牛羊鸡鸭鱼,随便吃,海鲜在沿海地区自由,内陆地区价格比较贵,但也吃得起。 忽然过了三年苦日子,到了成化十一年,国内出现了印度粮食,家家户户都在疯狂存粮。 刚刚放开一个月粮食管制,又恢复了半管制状态,粮食又进入限购状态。 不管民间怎么闹,怎么吵,粮食限制就是不敢放开。 为期三年的禁牧,也开始逐步解封,但解封速度非常慢。 一直到成化十四年,粮食才终于不再管制,恢复市场经济。 因为成化十三年,发生了一件大事,大隋皇帝朱见汐驾崩,大隋诸子夺嫡,国家陷入混乱。 导致欧亚四角政治,少了一个角。 而旁边的伊国,开始侵吞隋国的领土,导致西亚局势混乱,石油进一步短缺。 同年,伊国皇帝朱佑栶登基,宣布改伊国为波斯,建立波斯帝国。 卫国趁乱,宣布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巴比伦帝国。 西亚战乱。 反而给了大明喘息之机,大明现在最麻烦的不是石油,而是严重缺粮,整个西方世界犹如一个框,把大明框在里面,尤其是美太不给大明供粮,但主要问题出在西方。 西亚自乱阵脚,大明西部防线就可以短暂松懈。 抽出兵力,控制南亚北部地区,兴都库什山脉往南的地区。 这里是大明最重要的粮道,正因为西亚战乱,才让西亚无暇东进干扰粮道,才能保证粮道的安全。 整个南亚,虽然本身有十六亿人口,却还有充足的粮食出口给大明。 所以成化十四年,大明解除对粮食管控。 渤海省填造成功,又增加了一个省的耕地。 同年,叶尼塞河引水计划成功,将塔什干大沙漠,变成了一个庞大的地上淡水湖。 西域五省之地,多出来很多星罗棋布的湖泊。 西北干旱问题得到了巨大缓解。 未来十年内,西域五省会增加很多耕地。 垫高青海高原的计划也已经展开二十四年了,预计成化二十年将顺利竣工。 就等气候变暖了。 但粮食安全问题,仍然是大明最大的国策。 朱见漭下圣旨,务必将粮袋子攥在自己手里,粮食安全问题,是大明必须解决的问题。 全国沿海省份,必须加快填海速度。 扩大耕地,提高种植技术,革新种植方式,是当务之急。 粮食问题解决,摆在面前的就是能源问题了。 大明并不是一个贫油国家。 但是,老皇帝在时就有严旨,暂时不开采自己国家的石油,就是说,我们自己的不开采,留给子孙后代。 花钱购买国外的石油,把能源主动权,永远掌握在大明手里。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