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不少人大骂无名书局奸商,满是铜臭味,不过就是这么几张纸竟然卖二两。 他们本来能直接抢,却还给了几张纸! 但是,不妨碍他们一边骂,一边抢购今天的京闻。 当然也开始有其他书局起了小心思,快速地买了份京闻,然后请几个人赶紧抄。 想要借蹭一波。 不过真要做起来,他们就发现,这事的难度比他们想象中要高。 因为写字好的,画不好。 画好的,写的字未必好。 这就导致他们要请多几个人,可是纸也没有那么好的,太软薄的纸,只能裁小,否则容易皱啊裂啊的,缝起来一看就是轻飘飘。 上面写的字画的画,怎么都比不上京闻。 “他娘的!” 其他书局的东家都在家里骂爹骂娘。 字太好看了,画太传神了,很难抄! “到底是谁写的谁画的!” 最后他们抄出来的京闻,别说二两,一两都卖不到。 除有一些手头紧的,又想跟着一起吃瓜的人们愿意咬牙花十个铜板买一份。 十个铜板,他们工钱都差点不够! 而且,很快那些人看完了之后,就转手五个铜板,三四个铜板,把这份小报转卖了出去,导致他们根本就卖不多。 两天下来,书局的掌柜欲哭无泪,只能不抄画了,只抄新闻,纯文字版,一份卖五个铜板。 结果晋王经过茶楼看到了某几个在看这种劣质小报的人,啧了一声。 “抄而用于营利者,贼也。购贼赃者,共犯也。” 这话说得那些人脸红。 没过几天,这话传的范围广了,又少了一大批购买这种劣质小报的人。 毕竟,晋王说他们是贼,是共犯呢。 拿出去也没脸啊,大家都会用无比鄙视的眼神上扫扫下扫扫,好像他们干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 就剩下一些人买了偷偷看,好歹跟着吃吃瓜,这对京闻的销路影响微乎其微。 而京闻却因此被捧到更高的层次,世家贵族或是文人学子们,都以买了份正规京闻而骄傲。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