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张潮追问道:“那之前不是说过,申请不了新刊号,就买一个发行量低的旧刊物换壳就好。” 李启刚道:“就是因为‘纸媒寒冬’,所以现在正在做大规模的旧刊、现刊数据统计,可能是准备收回、废除一部分已有刊号。所以这种交易也被暂时冻结了。重新开启,至少要到明年这时候了。” 赵常田道:“千万别误会,这没有任何针对《青春派》的意思。全国来说,文学类期刊只是微不足道的一部分,不到总量的7%,所以多一本少一本无关大局。 主要还是因为70-80年代的办刊热,很多县级单位都办了一堆期刊,90年代以后又死了一大批。死透了还好,其实很多死而不僵,占着编制、占着预算,有些期刊编辑人数比发行量都多。 还有些期刊干上了挂羊头、卖狗肉的勾当,比如注册的时候是一本文学期刊,现在已经成商品广告图册了。所以今年是统计调研,明后年就是整顿了,可能还要修法或者立法规范。” 张潮有些不悦了,道:“那我这次来沪上干嘛?陪你们坐着发愁?” 赵常田道:“我和上级领导商量了一下,有几种做法……” 张潮直接打断道:“如果是以书号代刊号,就别说了,后患无穷,我肯定不同意。” 以书代刊,是一直以来的行业惯例,原因就是刊号太难申请了。小四的《岛屿》系列,以及今年后韩涵只出了一期的《独唱》杂志,都是采用这种方式绕过刊号这道坎。 但是无一例外,在2008年新法颁布以后,这俩都成了出头鸟被点名批评,最后不得不狼狈停刊,此后哪怕小四给《最》系列申请到正式刊号了,也没能把《岛屿》系列复活。 这种送把柄给人的蠢事,张潮肯定不会干。 赵常田只好道:“要不然这样,继续以《新芽》增刊的形式发行下去?” 张潮仍然是一口否决道:“用书号过渡好歹能糊弄一两年,增刊你们上级哪个领导不爽了,一句话就能停掉。”他也是被上次的事情搞怕了。 李启刚这时出了主意:“要不然,我们用光碟号的形式发行?” 这倒是张潮的知识盲区,就问道:“光碟号?” 李启刚道:“光碟属于音像制品,也需要申请发行号,但是比期刊号、书号都容易,上面一般不卡这个。就是发行的时候,必须要以光碟为销售主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