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且说魏征过了数日之后,就要求出院了。 然后入宫与李世民请辞。 最后李世民也没有挽留于他。 他出了朝廷,感觉到了一身轻松。 从此身后再无关于天下苍生的事。 他也不再为苍生的事而烦心。 李世民做什么,都与他无关了。 这种轻松是他十几年卸下的重任得到的。 而魏征最后到了狄仁杰的所在,与他一同管理起盛唐集团。 为了这事,李愔还让长安的盛唐集团庆祝三天。 魏征也带着自己的家人入住到了盛唐集团的园区之中。 从此,他便要管理盛唐集团上下几十万人。 当然,不止于他,还有大量的委员会的人都会参与。 狄仁杰十分开心能和魏征一起。 这是好事。 他也开始为着自己前往东洲进行了倒计时。 当他到达东洲之后,一切都会提速的。 而这天,李世民正闷闷不乐着刷着手机。 一直到他看到了一条看法。 那就是以前的史官所记的史事,一般都不会让皇帝看见,这是为何? 李世民十分不理解。 而正好房玄龄最近在监修国史,因而他便唤来了房玄龄。 房玄龄十分纳闷。 李世民叫什么干什么? 但他感觉,李世民让自己过来,一定准没好事。 果不其然。 李世民问:“房遗爱,你说,前代史官所记的史事,都不让君主看见,这是为什么?” 面对着这个问题,如果回复不好的话,怕是要掉脑袋的。 如果让李世民知道了一些史实描写起来是那么赤果果的,那他不气晕才怪。 而房玄龄则是亲自在修国史。 这不明摆着给他难题吗? 但房玄龄竟然直接答道:“史官不虚饰美化,也不隐匿罪过,如果让皇上看见必然会动怒,这一动怒,那史官的脑袋可能就不保,因而,史官写下了史实,一般都不敢进呈给皇上看。” 听房玄龄这么一说,李世民深思了片刻。 可是他并不知道,此时的房玄龄内心早就慌乱不已。 就算是回复了,但却还是不怎么淡定。 他本以为李世民会生气的,可是未料及。 李世民并没有生气。 而是说:“朕不同于前代君主,他们的胸怀并不宽广。朕想亲自翻阅当朝国史,这样才能知道先前的过失,以做为以后的借鉴,房玄龄,你目前撰写的国史让朕看看!” 房玄龄一听,被吓得不轻啊。 他连忙说:“陛下身怀圣德,行动没有过失,史官所记述的,按理都是尽善尽美的事。如陛下当真要看,怕是会坏了规矩啊。假如此规定传示给子孙后代,后代子孙之中,并非全是明智之君主!他们犯下了错,若是掩饰过错袒护短处,那史官必然难以避免身遭刑罚诛戮。变得不敢言,不敢如实书写国史。 长此以往,史官们都顺从旨意行事,远避危害,那么悠悠千载的历史,有什么可信的呢?所以说前代君主不观看国史,真正缘故在此。” 房玄龄说了很多。 但是呢,李世民可不听。 他说:“房玄龄,你便拿上来给朕看看吧。” 房玄龄一听,觉得这恐怕是有一劫啊。 怎么办? 真的要给李世民看吗? 不给他看,他又在一边叫着。 给他看的话,如果他生气了,那不得砍了自己。 这史官果然难当啊。 想要公正,那难度很大。 一个不小心,脑袋搬家。 “陛下这……” 房玄龄不知道要说什么才好。 “快点,朕想看。”李世民又说。他也不知道是哪个筋错乱了,就要看就要看,房玄龄根本就拿他没有办法。 那能怎么样呢? 他想看,那就看吧。 房玄龄只得与给事中拿来了两本唐史,分别是《高祖实录》和《今上实录》 “陛下,此二本是近来我所监修之国史,还请陛下查看。”房玄龄心中不审慌乱。 就像未来害怕不懂的甲方指指点点一样。 “让朕看看!”李世民接过一看。 随后果然眉头一皱。 显然,这样的话,让他十分不满意啊。 他看到了关于玄武门之变的记载,有点不满意了。 因为书中记载武德九年六月四日玄武门之变,书写方式十分隐讳曲折,完全不敢正面描写,更也没有站在公正的角度写关于那天的事。 这或许是房玄龄之前就有预知。 还是说史官们统一商量的结果。 李世民叹了叹气说:“关于玄武门之变,朕十分不满意!” “那陛下要怎么改!?”房玄龄声音很小。 只要李世民改了,那这事就过了。 第(1/3)页